看很多的书,走很多的地方,交一些三观相合的朋友,这大概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梦想。
托J菇凉的福,这一趟旅行的相对轻松而且充实。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菇凉,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透着灵气,任每一个第一次见到她的人,都莫名喜欢。
我是一个很容易被细节触动的人,环球影城时,面对极速过山车我蠢蠢欲动,又怕小心脏承受不了,同行的伙伴立马否决了,J菇凉却一本正经的说:去吧,玲玲,大老远来了,尽量别留遗憾。我当时确实是受了极大的触动,这个提过山车就惊魂未定的菇凉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我想她以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因为她的确也讲过以后会让旅途中的那些遇见来当自己小孩的启蒙老师。
我也希望自己若有幸,遇到的另一半是一个你通过他可以发现另一个崭新的世界,不是被老生常谈的所谓标配人生来道德绑架你,以为自己幼稚的如同弱智一般。那些暂时独身的并非不婚,也并非惧怕责任,相反,ta也许反而把家庭责任看得非常之重,以至于不敢轻易违心随波逐流。最强大脑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天赋异禀的天才,而是高手对决之间,速度取胜,但每次分秒必争之间,落后的一方反而更加坦然,因为ta知道,自己还有最后一点胜算,那就是正确率。何况,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场跟别人的PK,而是与自己的较量。
遇见
十个月前的某次临时起意,于是一拍即合,三人自由成行,第一站-新加坡,江湖人称—狮城。
你一定奇怪,这个领土只有719平方公里的袖珍国家,近乎只有S城市三分之一大小,却有一个如此勇猛,雄性荷尔蒙爆发的霸称。这其实源于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马来的王子坐船出海,在接近新加坡时,在海面上隐约看见一只狮头鱼身的动物,后来,那位王子将他所见形容给他的子民听,虽然大家都没见过这种生物,可是,这可是尊贵的王子亲眼所见,他们深信绝对不会有错,便极力将其描绘出来,最后成了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也就称之为狮城了。
城市布局
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之称,一出机场,立马被道路周围高大又极具艺术美感的某种大树吸引。司机“小弟”(其实是大叔啦,他很乐意这样自称)用带有热带气候的英语介绍说:这种树叫雨树,是跟着新加坡一起成长起来的。这样算起来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而这种树在这个城市几乎随处可见。到了酒店,这位“小弟”送我们下车,这才发现他带着白手套,穿着白制服,开着的居然是白色大奔,我想说,我们真的是来穷游的。
这个20世纪60年代就冠以“亚洲四小龙”的国度,文明发展程度与享有同等美誉的香港类似,但与香港的“重庆森林”不同,除了鱼尾狮公园附近,多数地方的商业住宅或者写字楼并不是高耸云霄,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甚至有些建筑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是大型商场,因为墙体没有夸张的电子荧屏以及或性感或英俊的明星海报,走的绝对是极简风,我很喜欢行走在这样一座素雅宽敞的城市之中。
这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度,这一点无不体现在国家博物馆所呈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甚至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食堂内。
美食篇
由于一直秉承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的吃货信条,接下来就是撒丫子大吃了。
各种招牌美食:清爽滑嫩的海南鸡饭、虾叻沙、汤汁鲜香肉质软而不烂的肉骨茶、味蕾炸裂视觉冲击的酸辣印度菜、甜糯的娘惹糕通通都没放过。小陈故事的肉骨茶真真是好吃极了,在那里遇见一个白发如雪的婆婆,和蔼亲切的好像自己的外婆。看她忙忙碌碌跑来跑去,永远的耐心,永远真诚的笑对每一个人,软糯的闽南腔真似阳光下一池温暖的柔波。
在这里,在超市柜台、地铁导引处或者餐厅里总能看到上了年纪的老者在专注热情的为每一位有需要的过客服务,脸上看不到任何所谓生活的无奈,我想他们大概是享受工作的状态吧。
再见,狮城,有幸,我曾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