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被诈骗的经历

2019年末,我在学校听了学姐的报告后,认识到了实习经历的重要性。因此,我从应用市场软件中下载了BOSS直聘和实习僧这两款用于寻找实习工作的app。在这里寻找工作需要填写个人简历,其中,除了按照app的固定格式填写个人经历外,还可以上传自己DIY的简历附件。

由于在之前的校内科研活动中我写过自己的一份简历,因此我直接找到当时所用的那份简历,略加修改后便上传到了这两款app上。后来由于时间问题和地理条件限制,我并没有看到令自己满意的实习机会,于是这两款app就被我淡忘了。

前几日晚上,我正在教室自习的时候,爸突然打来电话,并且十分着急。电话接通后,他只问我有没有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没有啊,他就来不及解释地直接挂掉了电话。后来,通过我妈才知道,原来是有人打电话给他说我参加了一个研究生类(考研?)的辅导班,但是钱不够,然后我爸就直接向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了整整三万块钱。

现在这件事已经报警,但能不能追回赃款,说实话我的心里并没有底。但那件事已经那样了,我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即,我爸怎么说也受过高等教育,还经常在人情世故这方面教育我,应该比我还要难以上当受骗才对,怎么就中招了呢?想必骗子一定对我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到底在哪里泄露了信息呢?想到了那一份简历,我赶紧登录这两款app查看了里面的内容。果然,里面我的各项信息,包括电话、社交媒体账号、学号、地址、学校,甚至专业课的各项成绩,都一目了然。我赶紧删除了这份简历。显然,如果对我的成绩都了如指掌,编起学习班类的骗局肯定头头是道了。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即,骗子是怎么知道我爸的联系方式的?不过那里应该也是信息泄露的锅。

对于骗子,我是深恶痛绝的,对各种自以为是、不知羞耻、没有丝毫愧疚的骗子更是如此。对于我爸那样的乡村英语教师,3万块钱就是大半年的工资,如果扣除生活费用和孩子们的教育支出,即使有我妈的工资,一年也不知道是否能有三万块钱的结余。骗子张一张嘴,就吃去别人一年的积蓄,想必是极爽的。

我也想了想为什么向来谨慎明智的爸爸,这次怎么会连跟我确认都没有,就落入圈套了。我不得不承认,这或许和我有很大的关系。

18年初我爆发重度强迫症,精神状态极度下降,不得不从学校休学一年,随即入院进行治疗。在精神病房住了两周后,又回家继续修养,度过了接下来的休学时光。在此期间,住院费、医疗费已经上万,精神类药物的昂贵程度我也深刻体验了一番。后来医保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家里人认为我在家里闷着不利于精神状态的好转,于是让我用这笔费用独自一人出门旅行了一段时间。当初还没休学的时候,我爸甚至对我说:“上学有什么重要的,无论何时,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身体垮了,学上好又有什么用?你看世界上那么多没上成大学的人,他们就不活了?”这话从一向极其重视教育的爸爸嘴里说出来,是极其令我惊讶的,毕竟,他是在我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就趁暑假监督我背完那册书的单词表的人(托基础扎实的福,我在后来的英语学习上并没有下多少额外的功夫,却还经常在年级中名列前茅)。我想,至少从那时起,他就把保证我健康发展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以至于从前对我多多限制的他,到现在却会经常给我传递“不要担心钱的问题、不要担心家里的经济状况、需要什么就不要撑着”这样的思想,即使家里还有四十年的房贷。也因此以至于,当骗子告诉他我向上补习班却钱不够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和我确认,而是不要让我因为不想问家里要钱而限制自己,不要再让我给自己太大压力。

我突然想到了一件往事。在上初中时,一个当时非常出名的全国性的英语演讲比赛在我们那里进行海选,海选过后需要进行培训,而参加培训则需要缴纳培训费用(是不是骗局呢?)。当时学校里英语老师直接通知参加这个比赛,而我毫无疑问地通过了。到缴纳培训时,我爸来问了几句,说了声“我们再考虑考虑”就带着我走了。离开后,他并没有直接带我回家,而是开车去了超市。我有点蒙,问他:“那咱们不参加了吗?”他反问我:“你想参加吗?”“我其实无所谓。”这是我的真心话。“没什么意思。”他补充道。但是,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很明显地有些轻松与喜悦。他带我买了很多零食,尤其是我最喜欢吃的肉松蛋糕。

我想,骗子最容易得手的对象,不是富豪,更不可能是穷光蛋,而是像我爸这样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