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心乐” 心理成长群的一位妈妈说:宝宝一直有个“假想敌”叫李小宝。
最早,爷爷奶奶哄她吃饭,要比隔壁“李小宝”吃得快吃得好。孩子吃完都会问“李小宝吃完了吗?”给她的答复都是“没有,他还早呢,还是我们宝宝吃的快!”她就会满意地离开。久而久之,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和“李小宝”交比较。
这位妈妈有点疑惑,这样到底好不好?
根据妈妈的描述来看,在实践过程中,用“李小宝”激励孩子行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并且孩子的一个情绪反应,也还可以。
只是因为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老用“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这样不好。所以妈妈会有些担心。
其实,给孩子设立“假想敌”或是在生活中,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
只是在操作过程中,以下3点是需要注意的:
1、不能拿“爱”作筹码
我们并非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但是要警惕“激励”变“要挟”。而最最关键的地方就是 : 不能拿 “对于孩子的爱”作为为筹码。
孩子“做得好不好”,不能和“我们爱不爱孩子”挂钩。
我们爱孩子是无条件的,不管他做得好不好,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一点对孩子非常重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所在。
2、培养竞争意识,不可忽视“平常心”
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培养孩子有竞争意识,是有必要的。但同时要注意,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要让孩子太在乎“输赢”,甚至慢慢变得“输不起”。
其实这跟刚才说的第一点,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输赢”并不仅仅是有没有奖牌,有没有奖品的问题。在孩子心里,更加在乎的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看法,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在乎与爱。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只有在他赢的时候才喜欢他,当他输了的时候就会不爱他,甚至责骂他。那他一定会比另外一个,拥有无条件爱的孩子,更在乎“输赢”。
3、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父母给孩子做榜样
激励孩子、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与其用一个“假想的人”,不如直接让孩子和爸爸妈妈来比!
比如: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做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孩子赢,有的爸爸妈妈赢。
当爸爸妈妈输的时候,如果表现出的一个态度是很坦然的,能够接受这个“输”的结果的话,那就会让孩子学习到:无论是玩游戏,还是比赛,那就是有输有赢的,输一下也没有关系,下一次努力自己也有可能会赢。
爸爸妈妈自身对于“输赢”的看法,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
很多事,没有绝对的可以、或者不可以。
关键在于,您是否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以后,会有怎样的影响?
- END -
心语心乐心理咨询:“鹏菲心理咨询” 旗下,专注于为:备孕、孕期及0-6岁家庭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