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姬:巫山之上的爱与救赎

太古时代的天地,还带着开天辟地时的混沌气息。昆仑山巅的玉露滋养着仙草,东海之滨的潮汐拍打着礁石,而中原大地上,炎帝神农氏正背着药篓,踏遍千山万水。他尝百草以疗民疾,教稼穑以安民生,神性中最温热的那部分,都给了世间生灵。

在神农氏的神府深处,住着他最疼爱的小女儿——瑶姬。她不是由泥土捏塑而成,而是炎帝在洛水之畔采药时,一滴落在仙草上的晨露感孕而生。出生那日,洛水两岸的桃花齐齐绽放,鸾鸟绕着神府鸣叫了三日三夜。瑶姬生得极美,肌肤如月下的白玉,眼眸似含着洛水的清波,笑起来时,发髻上会开出细碎的粉花,那是她与生俱来的灵气所化。

她不像其他神子神女那般潜心修炼,总爱溜出神府,跑到人间嬉戏。她会跟着农夫学插秧,看他们汗滴禾下土时,便悄悄引来云气为他们遮阳;她会蹲在溪边,听浣纱女唱情歌,然后用指尖在水面画出成双成对的鱼儿;她甚至会跟着孩童爬上果树,摘下最甜的果子,塞进他们的兜里。炎帝虽知她顽劣,却从不责罚——他从女儿眼中看到的,是对这世间最纯粹的热爱。

可命运的风,总在不经意间转向。那年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席卷了中原。起初只是几个村落的人发热咳嗽,后来竟蔓延开来,连神府的侍从也未能幸免。瑶姬看着那些曾经对她笑、给她递果子的百姓日渐消瘦,最后在痛苦中闭上眼,心中如被刀割。她求父亲救救他们,炎帝虽耗尽神力研制出解药,却发现疫病已侵入自己的神体,连瑶姬也未能幸免。

“爹爹,我不怕。”病榻上的瑶姬气息微弱,却仍笑着握住炎帝枯槁的手,“我只是……舍不得那些桃花,还有溪边的歌……”话音未落,她的身体便化作了点点粉光,消散在神府的梁柱间。只有一缕魂魄,带着对人间的眷恋,在天地间徘徊不去。

天帝在凌霄宝殿上听闻此事,看着那缕不肯离去的魂魄,心中微动。这神女虽未修成正果,却有一颗悲悯之心,实属难得。他降下旨意:“封瑶姬为巫山神女,居高唐之台,掌巫山云雨,护一方水土生灵。”

瑶姬的魂魄在巫山之巅苏醒时,发现自己已化作了缥缈的云气。她能聚云为衣,化雨为裳,能听见山中精怪的私语,能看见山下百姓的悲欢。高唐之台建在巫山最高峰,白玉为阶,云雾为幔,她每日坐在台上,看着江水东去,看着农人播种,看着孩童长大。只是每当桃花盛开时,她总会化作一阵细雨,打湿花瓣——那是她在悄悄落泪,思念着父亲,也思念着曾经触手可及的人间。

不知过了多少岁月,一日,瑶姬正聚雨滋润干裂的田亩,忽然听见山下传来震天的号子声。她拨开云雾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正带领着百姓开凿山石。那男子赤着臂膀,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脊背滑落,手中的耒耜挥舞得虎虎生风。可巫山山势险峻,江水被巨石阻挡,积成了一片汪洋,百姓们泡在水中,哭声遍野。

“那是大禹,”山中的老猿精对瑶姬说,“他奉舜帝之命治水,一路疏通了九条大河,到了这里却被巫山拦住了。”

瑶姬看着大禹一次次被洪水击退,看着他跌倒了又爬起来,看着他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童,差点被巨浪卷走,心中那根沉寂已久的弦被拨动了。她化作一位身着粉裙的女子,悄然降落在大禹身边。

“这位壮士,何必如此费力?”她的声音如山谷清泉,让疲惫的大禹猛地抬头。

眼前的女子美得让他失神——发间簪着带露的桃花,眼眸比江水还清亮,周身仿佛萦绕着淡淡的香雾。但他很快回过神,拱手道:“姑娘不知,若不凿开巫山,江水不退,百姓们便无家可归。”

瑶姬看着他布满老茧的手,看着他眼中不灭的坚毅,从袖中取出一卷用云丝织成的书:“这是《山海经》中的治水秘卷,记载着巫山的脉络走向,你按图施工,可省许多力气。”

大禹接过秘卷,只见上面的山水纹路清晰可见,甚至标注着哪里的岩石最薄,哪里的暗河可以引流。他又惊又喜,正要道谢,却见女子微微一笑,化作一阵香风,消失在云雾中。只留下一句余音:“我在高唐之台,若遇难处,可向巫山呼唤。”

此后,大禹每当遇到难题,便对着巫山呼喊。瑶姬总会悄然相助:他缺凿石的工具,山中便会滚出坚硬的玄铁;他缺照明的火把,夜间便有流萤聚成光带;一次山洪突发,眼看要冲毁堤坝,瑶姬便聚云成墙,挡住了洪水。

闲暇时,瑶姬会化作凡人,与大禹并肩坐在江边。大禹给她讲自己走过的九州大地,讲黄河的奔腾,讲淮河的曲折;瑶姬则给他讲巫山的精怪,讲云气的聚散,讲夜雨如何滋润竹笋。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江水为他们伴奏,一种微妙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滋生。大禹觉得,这位神秘的女子,比他见过的任何山河都要动人;瑶姬则发现,自己对人间的眷恋,因这个男子而变得具体起来。

可这份感情,终究瞒不过天庭。天帝得知神女私助凡人,还动了凡心,勃然大怒:“人神殊途,岂能妄动私情!若不严惩,天地秩序何在!”他降下法旨,将瑶姬锁在高唐之台,命云雾为障,不许她再与大禹相见。

瑶姬站在台上,看着大禹在山下焦急地呼喊,却无法回应。她的眼泪化作了连绵的秋雨,让江水再次上涨。大禹以为她生了变故,心中虽痛,却知道治水刻不容缓。他对着巫山深深一拜,转身带领百姓,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凿开了巫山,让江水流向东海。

洪水退去那日,百姓们欢呼雀跃,大禹却独自来到巫山脚下,望着云雾缭绕的高唐之台,久久不语。他不知道,瑶姬就在那云雾深处,看着他的背影,心如刀割。

大禹治水功成,被舜帝选为继承人,成为了天下共主。他治理九州,划分疆域,让百姓安居乐业,却始终未娶。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望着巫山的方向,想起那个发间簪着桃花的女子。

而瑶姬,被囚禁在高唐之台,日复一日地看着人间寒暑交替。她看着大禹成为帝王,看着他巡视四方,看着他鬓边渐渐生出白发。终于有一天,她听闻大禹因常年劳累,身染重病,卧床不起。

“哪怕被打入轮回,我也要再见他一面。”瑶姬挣脱了云雾的束缚,不顾天帝的禁令,化作一道粉光,冲向大禹的宫殿。

她在病榻前握住大禹枯槁的手,用自己的神元为他续命。大禹缓缓睁开眼,看到她时,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是你……”

“是我。”瑶姬的声音哽咽。

就在这时,天庭的雷劫骤然降临,金光如剑,刺向瑶姬。“大胆神女,竟敢违抗天旨!”天帝的怒喝响彻云霄。

瑶姬将大禹护在身后,闭上眼等待惩罚。可预想中的雷击并未落下,只听天帝叹息道:“罢了,你二人一个为天下舍私情,一个为爱人违天命,皆是至情至性。念你护佑巫山有功,便罚你褪去神格,入轮回历练,若能守住本心,再归神位。”

金光散去,瑶姬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她看着大禹,轻声道:“等我……”

大禹病愈后,立刻卸下帝位,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他走遍了九州的每一个角落,从青丝找到白发,终于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村庄,看到了一个正在溪边浣纱的少女。那少女抬头时,眼眸清澈如昔,正是瑶姬的转世。

她已不记得前世的一切,只是看到眼前这位白发老者时,心中莫名一动。大禹没有点破,只是在村庄住了下来,每日帮她挑水、劈柴,看着她笑,听着她唱着不知名的山歌。

日子平淡而温暖,直到一群强盗闯入村庄。为了保护她,大禹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中。少女抱着他,看着他渐渐失去气息,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高唐之台的云雾,江边的月光,雷劫下的守护……

“大禹!”她泣不成声,泪水滴在大禹的伤口上,竟泛起了微光。那是她潜藏的神元被唤醒,随着她的哭声,天地间飘来无数桃花瓣,落在大禹身上。

当大禹再次睁开眼时,看到的是恢复了神女之身的瑶姬。她的发间簪着桃花,周身萦绕着云雾,却比从前更多了几分人间的温情。

原来,天帝一直在云端看着这一切。他被这份跨越生死的爱情打动,不仅恢复了瑶姬的神位,还破例允他们相守。

从此,巫山之上,高唐之台常有一对身影。他们有时并肩看云卷云舒,有时携手踏遍山川,瑶姬掌云雨滋润大地,大禹则教百姓耕种。山中的百姓说,每当月圆之夜,便能听见高唐之台传来歌声,那是神女和她的爱人,在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爱恋。

后世的诗人来到巫山,总会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而“朝云暮雨”的典故,也成了爱情最动人的注脚——那是瑶姬的思念,化作朝露,化作晚霞,日复一日,滋养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也见证着一段永不褪色的传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