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上班,不是来表演

“我不想每天都这么尴尬”

刚刚入职新公司半日的朋友Z,在午间吃饭的时候跨越大半个城市来找我午餐,告知我,他离职了。离职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早会。

Z表示,公司开早会是件很正常的事 尤其是在销售类的部门。新人早会时间介绍自己给大家认识,也是一个新人的基本礼仪。但是今天的早会形式,他体验感极差。今日的早会从问好到鼓掌有序进行,不过这个有序仅限于老人。在旁边的他,看着老员工有序的配合完成,没有存在感,有的只是满屏的尴尬。销售型的公司有个早会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虽然入职时人事没有告知早会这一项内容,但早会也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刚刚到单位,人事就急匆匆的告知一起开早会。由于是新人,Z先站在了队伍的角落。然后看着会议主持人,向大家问好,喊口号,汇报工作任务。

“对了,今天还有一个新人员工,咱们让新人自我介绍好不好。”突然被会议主持人点名,Z也没有太拘谨,大方的走到主持人的C位。“大家好,我叫***,是今天入职的**,之前从事的是**行业销售,第一次进入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不懂得,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工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谢谢。”

在Z以为介绍完毕,准备离开主持位的时候,会议主持突然开腔,用一种近乎于调侃的语气说道:“这就完了?大家还有没有问题问问咱们新人呀?有什么爱好呀?平时喜欢做什么呀?有对象了吗?”

Z虽然内向,但是同事间的基本礼仪还是有的,“我本人比较无趣,没有什么特殊爱好,不过大家都是年轻人,以后相处过程中大家慢慢了解,谢谢大家。”带着一个礼貌的微笑准备退下。

本来以为这就是全部了,然后主持人又开腔了:“那可不行,有没有什么才艺,展示一个,咱们第一次都得熟悉起来,表演一个才艺吧。”然后是冷场的尴尬……甚至最后还说了一句:这可不行,以后可得积极点。表情中甚至透着一股子不屑。而今天的会议主持是销售一组组长,员工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附和起哄。自然后面的游戏环节,尴尬持续。

“这样的对话,我实在是接受不去了。我不想每天都这么尴尬。”Z以这句话做了刚才这段吐槽的结尾句。留我在风中,不知该说些什么。

其实这样的形式,在每个工作基本都会出现,我们公司的早会形式也是这样,所以我自然的归于Z初入社会,性格内向,打算等他冷静冷静以后再给他解释。几天后,我们公司也迎来了新人,也算明白为什么Z会觉得那天的早会很尴尬了。

早会一开始,会议主持人先是简单的问了一句大家好,然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喊出口号,而是说,今天咱们部门有位新入职的同事,咱们首先欢迎新同事自我介绍。新同事看起来有点内向,简单了介绍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希望以后和大家融洽相处。然后进行口号的讲解,游戏的流程。玩的游戏是“过7”,新人有些紧张,出了点小错误,但是会议主持说,新人第一次参与游戏,咱们给新人一次机会,但下次可不能留情了哦!语气诙谐,气氛活跃。

这样的早会,虽然不至于给新人留下什么美好的感觉,更不会由此感受到公司的优良,但至少是舒服的状态进入新环境。

进入社会,我们评判人的标准不再是学习好,智商高,而是情商好。何为情商高?就是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让人舒服自然,不至于尴尬。那么一个公司如何成为一个合适的公司,至少是让人在公司环境中是舒适的,才能谈我如何为你创造效益。

人们常说面试环节,是新人建立自己的第一印象的时间。那么入职第一天是公司建立自己的一个第一印象的关键时期。而对于工作的最开始-早会,无疑是一个工作最基本的形象工程。

新入职的新人,对于工作环境有一个暂时的恐惧感,而在这样的场合下,强行的起哄,造气氛,不但不会让新人觉得气氛活跃,反而会留下为难人的恶名。况且一进公司就进行才艺表演,咱们毕竟不是艺人,要是真有那随时能秀的才艺,我们大可去做网红了。

早会是公司的门面,请不要随意对待

早会不仅仅是给新人员工的第一印象,也是给所有员工的一颗定心丸。

朋友小L就职的公司,是一家电子商务类的公司,他们的部门负责的是新产品,销售一组主管和销售总监都是从其他部门直接调过来的,既实现了部门管理层的组织,也实现了优秀员工的升职。小L负责的工作是为该部门招聘员工,快速组织团队。他们部门的早会没有固定形式,有时候进行的是昨日情况分析,有时候进行的今日工作安排,有时候会安排进行智力小游戏,有时候还会跳跳抓钱舞……形式多的让人每天都充满“期待”。

经过几周后,销售总监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决定把早会好好利用起来。早会的流程基本确立下来,问好-昨日问题总结-今日工作归纳-游戏-口号。销售主管在早会宣布时加了一条,早会的会议主持人由他每天指定。这样有序进行了将近一个礼拜之后,其他同事基本都主持过一次了,只有小L没有主持过。小L几乎等了一天一夜,也没有收到会议主持的通知,只好悻悻的把准备好的游戏道具收好,想着人事也许不用参与会议主持。第二天早会的时候,大家站在队伍中,没有一个人动身到主持人位。销售主管四处望望:谁呀,快开始呀!大家交头接耳面面相觑,“哦,我忘了指定了”他环顾了下周围,“L,你主持吧”。好在我提前有所准备,会议进行的还算顺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样会议主持人空缺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由于大家没有提前准备,要么就是以前的玩烂的老游戏,要么就是表达歉意,早会又渐渐的回到了之前的状态。由于主管每天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临时指定的形式也成为了早会的一项重要流程。

后来,由于部门业务越来越多,很多新人暂时没有业绩,销售主管承担了部门一半以上的业务。除了因为指定会议主持是临时性的,游戏环节也默默的消失了以外,早会默默走上了形式主义。在总监最重视的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环节进行中,每当有员工进行工作汇报时,主管就会小声与总监开始讨论问题,不是昨天自己的哪个客户有什么问题,就是明天他的另一个客户如何如何。就这样,早会提的问题越来越多了,解决却从来不了了之。有时候是问题存在技术层面,需要技术部门配合,暂时无法解决,有时候问题是属于销售技巧性的,主管解决了,但是其他人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便一次次的出现。以至于后来早会的时间由20分钟一再缩水,甚至到了5分钟左右就匆匆结束了。

这样的形式走下去,不但没有调动员工的上班热情,而且前面对工作的汇报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敷衍。

当公司想让早会变得有用,提高员工的重视程度的时候,请不要自己先忽略了早会的安排整理工作和自己参与早会的态度。看似每天都进行的早会,即使不能做到像周例会那样正式、固定,但也绝对不能这样随意的处置。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你想进行的管理,也很难有序进行下去。

早会的正确打开方式

会议的形式从何时何地起源不清楚,至少目的一直没有变过,基于团结员工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连皇帝早朝都会让宦官说一句“有本启奏,无本退朝”作为开场,消除大臣们心中对于九五之尊的恐惧,做到敢于纳谏,有效处事,咱们为什么不能借鉴下这样优良的历史传统,避免让早会变成老太太的裹脚布呢?

早会目的一样,但在行业类型越来越多的今日社会,其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类似餐饮行业、美发行业等大部分服务业的早会形式为行动派的风格,抓钱舞,广场舞,甚至流行的海草舞。其目的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展示员工精神面貌,保证一天的工作顺利开展。

业务类型公司开会大部门以解决工作内部问题,安排今日工作为主进行的讨论型早会。当然为了保证员工的参与度和工作状态的迅速开启,也会有些简单的小游戏活跃气氛。

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行业大部门早会形式则以简单的点名签到为主。

在漫长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也就慢慢形成了每日早会的工作流程。

早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一种规定是要求早会应该怎样去开,不同的行业对于早会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形成统一的制式,但最终目的总是一致的。一是提高员工精气神,为一天的工作提前蓄力;二是工作安排,保证一天工作有序进行。

如果我们是游戏娱乐形式的早会……

我们可以玩游戏,活跃气氛,但切忌时间过长,影响接下来的办公;

我们可以适当才艺活动,但切忌不要让这个成为员工的尴尬来源;

我们可以有惩罚活动,但切忌过火,伤了同事关系。

如果我们是安排工作为工作蓄力的早会……

我们可以分享昨天的成功项目,汲取经验,一场有意义的经验交流会远比枯燥的报数据有意义;

我们可以安排今日的工作,但不要高高在上的让员工感觉无所适从,低头不语。

我们可以分析失败的案例,目的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开成批判大会。

当然,最核心的一个是就是组织者一定要在整个早会中提高认识,端正自己参与早会的态度,只有组织者全身心百分百的重视早会,早会才能真的有存在的价值。

如果我们有自己独有的文化,我们就该有自己独有的早会形式。企业文化从来就不是说说而已,你是儒家,法家,道家……可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让早会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碗滋补的鸡汤,而不是食之无味的鸡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