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学生时代,每个阶段都与背诵二字密切相关。有人说,小时候最怕看到语文课文后面这一句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然而对我而言,这简直就是小儿科,因为我乐于背诵,也比较擅长背诵,高二那年我选择了文科,更是注定了我的学习生涯要在无穷无尽的背诵中度过。背诵貌似很枯燥,但背得越多、背得越久,我就越发感到从中获益良多。
最早的背诵记忆,应该是印在铁皮铅笔盒内侧的乘法口诀,或者叫“九九乘法表”。中国的小学生们之所以人人都能熟练掌握数学口算和速算技能,傲视一切西方发达国家的同龄人,就是得益于我们独有的乘法口诀。从我上小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给我准备了两本古诗集,一本是《儿童学古诗》,好像是父母的一位老领导送给我的,另一本叫《千家诗》,淡绿色的封面,印着一排秀美的翠竹。放学之后做完作业,父母就轮流监督我背诗,背会一首就可以奖励一顿炖排骨之类的好菜,作为一枚无肉不欢的小吃货,我在肉香的激励下很快背熟了不少经典的古诗。
升入小学三年级后,虽然换了新环境,语文和数学课程的难度也提高了不少,但父母要求我背古诗的效果逐渐开始显现,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古诗都是我已经背过的,同学们初次接触的新课文对我而言就成了复习,学得快,理解得也快,大家还在塞着耳朵闭着眼睛背诵的时候,我已经开始预习新课了。而且,从小养成的习惯让我对背课文一点也不排斥,反而觉得是一种挑战和享受。小学有两篇优美的散文,其一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二是《鸟的天堂》,都要求全文背诵,教我们语文的陈老师拿着教鞭在教室里来回巡视,监督着我们全班同学大声诵读,谁背会了就去找她背诵,背下来就可以放学回家。我对于自己的背功信心满满,暗下决心一定要第一个背熟,双手食指塞着耳朵,快速扫一段课文,然后闭上眼睛高声背诵,对周围琅琅的读书声充耳不闻。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篇文章我果然都是第一个会背的,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从那以后,我对于背诵的底气更足了。
小学五年,我们没有开设英语课,我初次接触英语是在小学毕业考试后的暑假,母亲担心我开学后跟不上,就提前帮我报了一个暑假英语兴趣班。说是兴趣班,其实就是我们初中一位英语老师在学校里开的补习班,教的都是老师们的孩子。从此,我的背诵生涯多了一项很重要的主题——英语单词、英语课文。母亲给我定了一条铁律,每个新学期之前的寒暑假,我都要把下学期英语教材中所有的新单词全部背过,包括拼写、音标和含义,我负责背,她负责监督和听写。当时很不理解,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三伏盛夏,我都得苦兮兮地背那些生涩的单词,而且当时没有任何联想记忆法或视频音频学习软件,纯属死记硬背,实在令我痛苦不堪。我们小学阶段的考试只考语文和数学,初中的课程丰富得多,除了新增加的英语,还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虽然课程有文理之分,但每一科都少不了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政治的简答题、论述题需要背,历史事件的年代、人物、意义需要背,地理位置、国家名称、气候洋流需要背,物理公式、定理推论、电路图需要背,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合价需要背,生物结构、细胞器官也需要背,再加上原本就需要背诵的语文课文、数学公式、英语单词和课文,每天都感觉晨读时间不够用。
升入初三以后,学校对我们这届毕业班非常重视,特意抽调了水平最高、经验最丰富的一批老教师带我们班。为了尽可能提高我们语文、数学、英语的中考成绩,这三门主科配备了五位老师,语文分为现代文和文言文,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我们的文言文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资深帅哥,身材魁梧,声如洪钟,他的教学方式就仨字:读、背、解。拿过一篇文言文,并不急着讲解,先让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左半边同学读原文,右半边同学读译文,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我最喜欢读译文,尤其是读到“嗟夫”“噫”之类的语气词之时,因为我们马上就可以回答“唉”,借着读课文的机会占点便宜,也是没谁了。读完之后,照例是全文背诵,等到大家都背会了,再逐字逐句地讲解。别看他讲解时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要是谁敢不听话,不好好背,那可是要用教鞭打手心的,而且那位老师下手真狠,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心慈手软。其他几位老教师也大抵如此,虽然课后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在课堂上绝不容许任何人造次,我就在这种严格的环境下顺利考入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尽管中学时代很苦很累,但回头想想,自己的成长和成绩无不源自那些年的付出和汗水,无不源自父母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严苛要求。正因为提前背了全部单词,每个学期的英语课才变得如此简单,每次听写和当堂背诵才会如此轻而易举;正因为老老实实地背熟了所有的考试重点,我的中考成绩才能超出重点线50多分,政治、化学、生物都接近满分;正因为每篇优美经典的现代文、文言文都曾全文通背,时至今日我仍然能够随口列举出当年学过的古文,比如《论语》《寡人之于国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触龙说赵太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廉颇蔺相如列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长歌行》《短歌行》《观沧海》《木兰辞》《爱莲说》《陋室铭》《陈涉世家》《鸿门宴》《出师表》《读孟尝君传》《逍遥游》《桃花源记》《兰亭集序》《醉翁亭记》《愚公移山》《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琵琶行》《陈情表》《梦游天姥吟留别》《岳阳楼记》《滕王阁序》《捕蛇者说》《过秦论》《六国论》《归去来兮辞》《小石潭记》《核舟记》《五人墓碑记》《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阿房宫赋》《马说》《师说》《为学》《劝学》《口技》《伤仲永》《项脊轩志》《谏太宗十思疏》《孔雀东南飞》等等,其中好几篇至今依然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虽然不再能全文背诵,但是很多名段名句仍可信手拈来,这也为我学生时代的作文成绩和工作后的文字材料撰写增色不少。
所以,我应该深深感谢我的父母和老师们,是他们帮我击败了自己的惰性,在最贪玩的年纪充分调动了儿时最强大的无意记忆能力,为我未来的人生道路储备了极为丰富、无可替代的精神食粮,让我在用到这些知识和财富时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这是长大后再怎么懊悔、再怎么遗憾、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追赶和弥补的。也正因如此,除了体罚以外,我对于古代私塾的教育方式高度认同,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就应该在孩子们启蒙教育阶段,在他们背诵和记忆能力最佳的时期,尽可能广博地吸收五千余年文明的精粹。虽然大都是死记硬背,虽然小时候不可能完全理解,但背诵是强化记忆最佳的方式,一旦能够熟练背诵,这些知识就已经内化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哲理就会逐步显现,成为指导我们成长、鼓舞我们进取的强大力量。
如今,我已将这种理念和方法用到了对女儿的教育之中,除了幼儿园老师们教的课程和歌曲外,她已经能够用稚嫩的童音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以及为数不少的古诗和英语单词了。有时她也会嫌累,也会哭闹,也会耍赖,但我还是硬起心肠,哪怕是哭着也必须背完。可能在女儿的心里,我算不得一个有求必应的好爸爸,但愿等她慢慢长大,能够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吧。
李虎,2019年6月12日于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