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10:38:31 周四 晴朗*明媚
网易发过一篇文章,叫做“如果高考是寒门学子唯一出路 那基本就是没出路”。这个论调非常的消极,我身边的朋友不喜欢,我也不是太喜欢,因为这个看法会剥夺一小部分对于“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学子和家长的希望,夺去别人的希望是罪恶的。
我要先把我的观点亮明,我认为中国这么多年的高考制度初衷是美好的,并且在舆论上缓解了社会阶层及阶级之间的对立矛盾,并且取得了一些进步,尽管这些进步看起来不那么明显。
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是很单纯,所以抛开其他因素去谈论教育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的教育制度甚至存生了畸形的房地产市场(典型的例子如学区房)。谈论中国教育,首先要看到城乡二元差异,要看到户口问题,要看到收入问题,要看到资源分配的问题。
就拿收入问题来说,由于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高昂的学费是贫困学生上高中的一大障碍,2014年《经济学人》期刊的数据指出,包括书本费用在内,三年的学费动辄数千美元——往往超过了贫困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给出了一个更详细的成本数字:1659美元,这大约是贫困、农村地区人均年纯收入的10-15倍。这个情况,以我及身边人的经历观察,是属实的。不管官方如何表态,收入问题是横亘在农村教育面前的一个最直接也最严峻的现实。当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会提供形形色色的资金来进行教育补贴,但是这些补贴资金的流向主要是职业教育。而中国的职业教育的质量是非常糟糕的。
文章中还引用了2014年,瑞典隆德大学的薄家珉(BenjaminLillebrohus)统计了中国不同层次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指出“2012年复旦大学新招收的农村学生占比为10.36%,同济大学占比18.98%,天津大学28.14%,吉林大学32.27%,西北师范大学59.85%,南昌大学43.68%,喀什大学(原喀什师范学院)56.98%。《南方周末》在2011年的报道提到,“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难以被逆转。”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通过教育实现翻身的机会微乎其微,由于先天性的资源不平等,所以,靠背水一战来实现绝地重生,也不大可能,农村学子的教育前景普遍是比较暗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