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现将批注式阅读的基础操作程序制作如下,希望能对大家的阅读工作带来帮助,另外材料中所提内容也只是外在表层,内部精华还需要大家结合具体操作,在课堂中应用和运作,另外推荐好书一本韩中凌《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批注式阅读的理念及基本程序
一、批注式阅读的基本理念
批注式阅读并非新的名词,也非创新教法,它发端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批注,是深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蕴的阅读方式,讲求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阅读的审美性、差异性和批判性,它不仅是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方式,而且是良好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表现形式之一。
所谓批注,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感以符号和文字的形式,在文中及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人思考的种读书方式。批往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捡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过程。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程序
有了理念的支撑,我们通过反复实践检验,为老师提供了具有年段特征、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目标清晰的操作程序。
(一)常用方法
1.符号批注:默读思考,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画。
2.文字批注: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
(二)年段要求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逐渐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一年级下学期,引导学生学习做简单的符号批注,在自读中画出有所感悟的词句。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学习用比较完整通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二年级开始学习做简单的文字批注,即在有所感处简单写一两个词语或短句,在交流时说具体、说完整三至六年级以文字批注为主,逐步由单一的内容理解到表达方法和内容理解两者兼顾,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理解、质疑、批判和赏析。
(三)基本操作程序
为落实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念,真正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最终掌握自能读书的基本方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如下程序:
自读自悟做好批注→交流批注,点拨深化。→二次批注,积累运用。
在这一程序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师生均能做到目标清晰。这在备课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细化目标,并保证落实。
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直面文本,自学文章。这一环节的重点是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明确读书任务,并对自读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1.快速标出自然段后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圈画生字词,阅读含有生字词的语句。同桌之间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并且互相帮助,“小老师”要指正对方读得不正确、不流利的句子。
3.自学生字: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写出音序、部首,并组词归类。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四字词语,并按一定格式汇总于生字栏附近。同桌间或小组内互批,对有争议的地方要查找工具书解决。
4.老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以学生轮读自然段的方式,来发现并及时纠正字词掌握中的问题,对难读的句子,要做好示范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将字词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在这一环节上,特别需要关注的易错字、易混字、难写难记字,要列出来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学生的记忆,给他们留下鲜明深刻的第一印象。
以上环节的目标是夯实语文基础,具体包括现固拼音、查字典,牢固掌握生字词。这些以往在阅读教学中轻描淡写的内容,是语文学习基础的基础,没有这些必备知识作为基础,能力将是空中楼阁。所以,它成为各个年段的必备环节,这也因此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提前杭理出生字、多音字、四字词语,并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地方言来确定难读、难记、难写的字,思考读记写的重点与方法。这样的备课,才能既契合教参上的字词学习目标,又具有针对性。同时,课课如此整理,便于学生复习巩固。这也是“课文不读流利不进行阅读教学”得以实施的保证。
5.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老师要指导学生默读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其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并做好批注。
让学生在批注中学会批注,批什么、如何批、怎样批好,老师在节处要给予示范指导。
批什么:凡有所感处皆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注意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
批得怎样:深刻性一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文中自有答案的不写批注。阅读中要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创造性——通过示范、激励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6.小组或同桌交换课本,对书写质量和批注质量进行简单互评。
7.展示、传阅在同学互评中获得较好评价的同学的课本,并请他们介绍自己批注思考的方法与过程,交流批注经验。
以上环节重在让学生潜心读书,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能够自学生字词,通过默读初步感知课文,以感性的方式写下关于内容、表达等方面的批注。并能通过互相评价,来落实书写质量和批注质量的要求,互相学习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与经验。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在长期实践中,掌握自读课文的步骤与方法,以此形成本班类似于“班规”的读书方式。
在实践中,一些教师与学生将以上环节归纳整理,编写成易于理解、朗朗上口的儿歌,抄写于课本上,并对照操作。
如“四步读书法”:标出段落轻声读,圈画生词反复读,穿靴戴帽互相读,批注感悟默默读。
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拨深化
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自想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批注,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主导,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教师在交流中要担当“平等中的首席”,做到“四避”。一要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因为这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和支离破醉;二要避免学生间的平行交流,因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虽各抒己见,但平行交流没有交集深化;三要避免众说纷纭,因为这会导致没有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讨论课;四是避免批交流形成定式,因为这会导致批注过于模式化,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掌握批注方法,真正形成阅读能力,除进行阅读教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批注中所采用的方法,在完善后进行推广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不同的文体时采用适宜的批注方法,也能使学生采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经过探索后,高年级学生大致掌握了这几种批注方法:
质疑法——把不理解、难以理解,以及自己不认同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并写出质疑的依据,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例如,课文题目往往起到了提挈全文的作用,对课文内容和主旨作了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学生若能很好地解读标题,就能对理解文章内容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质疑课题。例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引导学生发问:“我和伯父间发生过哪些事?”“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既然是伯父,为什么还要尊称为“先生”?”这样的质疑,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推想,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便能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能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具体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移植联想。也就是说,在阅读中,要尽可能唤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和层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读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以联想到更多写月亮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进而比较出,李白是望月思乡,而王维是借月抒怀。
解释法一一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有这样一句,“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作者所引用的诗句出自盛唐边塞诗人琴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是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表达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则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引用这句古诗,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它是用来表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如《鱼游到了纸上》,文中插图正是众人围观赞赏青年画画的场景,画中各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文中重点描写了小女孩的赞叹,对其他人只用了“大家纷纷称赞”一笔带过。因此,在批注时,就可以于插图上,选择一个人物,依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想象他是如何夸赞青年的。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补白法批注。
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对话,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语言,以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取得双方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在阅读中,学生通过批注与文本对话,也就是不再把文本看作一堆文字,而是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字里行间,读出文字的生命。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学生用对话法这样批:可敬的台湾青年,此时余震不断随时会可能导致房屋坍塌,夺去你年轻的生命。而你,竟然不顾安危,让语文教学更高效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索“静静地”躺着,准备手术。你的坚定沉着,你的无私无畏,实在令人敬佩!
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欣赏,是阅读中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不但要求学生有敏锐的语感,还要善于咀嚼品味。对于些生动的表达,学生能感受到,但到底好在哪儿,却是模糊的,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欣赏批注的方法。比如,明显的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句式特点,常见的修辞,语言上极具个性的特点等。最经典的例子大概还包括古诗中的炼字。
第三步:二次批注,积累运用。
1.二次批注,回归整体,突出重点。在阅读教学结東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自读自悟时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老师要引导学生就全文的内容和情感作出批注(与随文练笔相结合),或就本文重点句段,要求学生重写批注。(低年级一般设计为随堂练说)
2.进行读写积累。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语言文字的训练力度,如进行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的语言积累;写读书笔记、随文练笔等形式的读写结合。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拓展运用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终学会并运用这种阅读方法。一是可在略读课文时加大放手的力度,让学生通过批注和交流来完成阅读任务。二是可拓展到课外阅读,将批注与读书笔记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读书,而不是停留在看热同的低级阅读阶段。三是可与习作教学的互批互改相结合,教会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批注同学的习作,以修改补充的方式帮助同学提高批注水平。
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程就构成一个完美的图形,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反复应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