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前想着和先生去健身房锻炼一下。
出发前,意见出现了分歧。他说想去跑步,我说想去游泳。临到出发时,他突然改变主意去游泳,并且已经将泳装都准备好了。而我所有的东西都是为跑步准备的,心里有些感动的同时,也有些烦躁,又得重新准备!
最后还是选择了游泳。可是,到了泳池,没游多久,他实在不想继续了,就上岸坐在等我。其实他想过再去跑步,可是来的时候穿的凉鞋,不方便跑,就作罢了。而我呢,本来想让他多锻炼锻炼,这倒好,既没有游泳也没有跑步,所以我游的也不开心。
回来的时候,我们就这件事交流了一下。
我俩的初衷都是违背本意,迁就对方,可最终的结果是两个人都不愉快。他没有跑步,我游的也不开心,两个人都没有好好锻炼。
其实,初衷本没有错,而且是美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忘记了一个原则:首先,我们是一个个个体,其次,我们才是一个整体。在生活中,没有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个体是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而不必事事迁就整体。而且,这两者也不一定就存在着冲突。
我并不认为一个人一直善解人意、一味迁就他人就是好的,可能他太为别人考虑了,而容易忽视自己的感受。而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总得为自己活一把,不是吗?特别喜欢张德芬老师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是在强调我们作为一个 有灵魂的人,不要过的将焦点放在别人身上,而要懂得回归本真。
当然,我并非否认以上这类人。也许这类人更懂得顾全大局,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在大众场合,有这么一群人,将会大大减少意见分歧的程度。
于是,这就涉及到对“度”的把握了,按照马列主义的重要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像我和先生的这种情况,只涉及到我们两个人,每个人的决定都不影响对方,不存在冲突。那么,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如果是家庭聚餐,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点菜,同时兼顾他人。而不用一味遵从自己或者顺从他人。
如果是与大客户吃饭,情况就又不一样了,你需要着重考虑你的服务对象胃口喜好,尽量投其所好。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由生活和工作构成,工作中难免有太多的迫不得已、委曲求全,那么在生活中,在不影响到别人的前提下,可以对自己好一些。
最后,希望在能理解别人的同时,好好爱惜自己。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愚见,欢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