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在偏执的寻找,一张老旧照片,一个斜挎的背包,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一些软化在回忆中温暖的东西。那是我年轻生活里唯一酸涩冲动的碎片。
没有什么难过不难过,精致或不堪的生活都是自己给的。
现在是九点四十五,距离我上班还有十五分钟,可我仍处在人流拥挤的地铁换乘线上,这可能预示着我今天要面临上班以来的第一次迟到。穿着高跟鞋的姑娘在慌忙的奔跑下终于越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然后喘着粗气走在我身边,拿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大口大口的吃着,候车区的工作人员不停的喊着“往里走,往里走”。
这就是北京每天最普通的开端。我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然后戴着耳机穿过长长的地下通道,挤过无数蠕动的人群站在重复往返的地铁上,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有一个座,但往往半路就要让给年迈的老人和小孩。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还能凭借执拗的感情在这里呆多久。
2015年年初我背着沉甸甸的行囊终于来到了这个让我心心念念的城市。下火车的时候六点左右,天就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可这座城市依旧到处充满喧嚣。各种颜色的店牌,满街的促销声和传单,还有疾驰而过闪烁的车灯。我穿过一条条马路和十字路口,只有十度的气温却生出了些许的汗热。
欣赏完北京的美景后就开始投入到漫长而无期的找工作中,每天大把大把的在网上投简历,从东城到西城,从昌平到丰台,每天一醒来就是踩着7厘米的高跟鞋穿过大半个城市去面试。那会天气很冷,我每天都穿着一件厚厚的墨绿色羽绒服,把整个人包裹的像个粽子。那时,每次透过地铁的玻璃望出去,天空都是雾蒙蒙的灰色。
此刻,来到北京已两年有余,在一家普通的传媒公司做着一份说不上喜欢还是讨厌的工作。每天匆匆忙忙的上下班,赶公交地铁,周末洗积攒一周的衣服,收拾房间。然后买生活用品,买唯一会做的泡面,过长长的马路。出去逛街走的累了就毫不顾及的找个地坐着歇息,因为在这里渺小的如同蚂蚁。这就是北京。
现在的我时常感到迷茫,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变成一个很糟糕的人,因为我怕,我怕连梦想都没了。身边很多人都在对我说现在每做的一个选择都关乎着以后的未来。可我一直在猜,什么才是未来。
你看那人来人往,每个人都繁忙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因为喜欢文字,在网上认识了几个朋友,大家都是北漂,所以有很多话题可以聊,张木便是其中一个。他来北京超过了5个年头,是一本并不畅销的文学小说责编,四川人。很能吃辣。聊了几次后便要请我吃担担面。只可惜,还没有等到吃面,他就离开了北京。
走的时候,他给我留言说,为什么要来北京呢,北京是一个没有钱就不能生活的地方。别谈什么梦想,这个城市永远不缺乏坚持梦想的人。
是啊,这个城市永远不缺乏坚持梦想的人。
翻了翻手机上的日历,2017年已在浑浑噩噩中逝去四分之一,可银行卡余额却还不到四位数。每次反复试着喜欢的衣服却还要以不合适为理由放下离开时都深深的为自己难过,硬生生的对生活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竟对这命运诚惶诚恐。甚至觉得一直自持的感性并非是好的,复杂细腻的内心也并不值得推崇。如果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那确实足够残忍。
张木走的时候是个冬天,那时北京的霾越发的肆无忌惮。我时常戴着PM2.5防护口罩站在天桥上看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大街小巷,感受这个城市的一呼一吸。我没有去送他,一是没有过多的留恋,大家本就是匆匆过客,又何必矫揉造作,二是因为并不知道要说点什么,劝他留下还是回家照顾好自己?仿佛每一句话都是在对几年或者几个月后的自己说。
每一种经历都值得怀念
好与坏都会让我们在得与失中渐渐成长
之前联系的朋友,渐渐都无声的消失了,有的回家,有的换个城市接着打拼。大概,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只是不想妥协,对别人,亦对自己。
其实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会喜欢并且热衷于走进这个城市。这里没有亲切感,没有归属感,水和空气都不好。更多的是栉比鳞次的高楼和行色匆匆,表情冷漠的人群。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义无反顾的在这个凉薄的城市呆了这么久。
一直都比较喜欢把北京称作北城,我的家乡是比它再往北多两个纬度的小镇。比起北京的喧嚣尘烟,那个更往北的小县城的生活无疑是悠闲平静的。我不停的劝自己,回去吧,或许接受那种麻木而重复的工作也没那么难。可是一想到那句“杀死我们的东西,一定是平淡而又安稳的”就充满了未知的担忧,想要的生活明明是鲜活而生动的啊。
猜不到的未来,只求能够心安理得
北京,我还在这里。
走了太多的路,遇见太多的人。我只想变成更好的自己,然后在某个充满阳光的下午遇见你。我们用力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