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岁那年,我们家从鲍家街搬到了西绒线胡同甲107号,就算是胡同的西口儿吧,大约八百米?
我家住在路北,是门市房,门是里外开的那种玻璃的弹簧门,两侧是凸出来的那种大玻璃橱窗。
我妈一个人在家支撑着门面,每天一边咕噜咕噜地踩缝纫机,一边接待着来做衣服的客人。应活儿,量尺寸,另外还得做一家六口人的饭(那会儿把我河北老家的爷爷也接到北京来了)。
我家对面偏东是一个不太大的黑色的对开门的门洞,门口有个白地儿黑字儿的牌子,现在只记得是“盐业公司”,但具体是北京市的还是西城区的盐业公司?现在真是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不过又好像是当年根本就没仔细看过那牌子上边的字儿似的。
“盐业公司” 西边不远儿是嘎哩胡同,再往西去没多远儿就是路口了。路口是个楼房,走到了路口也就到了 “宣内大街” 上了。楼房一楼的窗户上一直都有一个用红字写着的 “教小提琴” 的告示。
“嘎哩胡同” 路口西侧的斜对面是一家饭铺,这家饭铺每天早上有 “面茶”卖,生意很是兴隆。那面茶稠糊儿糊儿的,上面浇着一圈儿一圈儿的芝麻酱,芝麻酱上还撒着芝麻盐儿。哎呀,现在说着都好像还能闻到那浓浓的香味儿似的。
店里的老板娘是个又高又壮的中年女人,齐肩的短发,她嗓门儿也大,什么都不吝,大人们都管她叫 “大沙巴儿” 。
她有两个特别漂亮的女儿,尤其是那个老二,她在你前边儿走,你就不由得不盯着她看,她那两条特别匀称的过膝的大长辫子随着她的步子左右一摆一摆的。
我家门口的东边隔着两家儿是前牛肉湾胡同的路口,路口那边104号是一家鞋铺;再往东去是西绒线胡同小学、四川饭店和三十一中,它们的对面是油坊胡同。
油坊胡同路口的西侧有个 “油盐店”,每天从和平门到动物园的七路汽车来来往往地从门口过,因为马路很窄,两辆汽车经常在我家门口错车。
有一天下大雨,快吃中午饭了,我爸马上要下班了,雨也渐渐的小了。
我妈叫我去打点儿醋,我当时就是打着像上边画儿上那样的一把天蓝色的塑料雨伞,穿着一双半高腰儿的黑色雨鞋;打完醋回来,左手拿着半瓶子醋,右手打着伞,一路在马路牙子下边呼儿呼儿呼儿的趟水玩儿。
趟一会儿水,喝一口醋,再趟一会儿水,再喝一口醋。
直到我爸已下班到家了,全家都等着吃饭呢,我妈跑过来喊我回家。
注: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