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慕天原计划今天书写“拼装家庭中的亲子教育”, 刚刚打开电脑时, 突然想起了去年写过的一段文字, 那是为“张慕天的教育观”长文所起的一个头, 当时起完头之后, 因各种原因, 并没有再续写后面的具体内容, 于是, 这个“头”就一直被悬在电脑里。 慕天刚才把这个“头”又重新翻看了一遍, 觉得还算有点意思, 索性就把它作为现在要写的“亲子教育”的一个引子, 取名为“拼装家庭中的亲子教育之前言”。
之所以取名“拼装家庭中的亲子教育”, 一方面, 慕天和梦竹现有的生活确实就是一个拼装家庭, 各自都有与前任配偶所生的孩子, 又有着他们两人新生的孩子; 另一方面是觉得, 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比较吸引眼球, 够酷够炫, 角度够特别, 够有属于他们俩的未来细分市场, 他俩也自认为够有经验和够自信。
下面, 就是去年9月23日的那段“起头”的文字。
(作者: 郭维祥 2019年9月23日)
张慕天有一些让他非常引以为傲的同学, 例如大学同学中有两个国家“杰青”, 其中一个还同时又是长江学者, 因连续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等杰出成就, 这几年成了慕天母校里的校宝, 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校向其发出邀请, 愿以两倍或更多倍的薪酬挖他, 但都没能挖得动。 慕天有时会把这些成功的同学, 作为策励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和目标, 但对于他们各自所在的科研领域, 慕天则一窍不通, 也无法发表任何看法。
但是, 如果谁要是在慕天面前挑起一个关于团队管理或孩子教育方面的话题, 我们亲爱的主人公张慕天同志就一定会跃跃欲试, 很想凑过去也搞上两句。
这就是作者在2018年的文章中所提到的, “对于管理和教育, 世间几乎所有人都会切身面对到这两个议题, 也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可以分享, 每个人也至少都会从三国演义、 岳飞传之类古今中外的故事中看到和听到过一些道理, 同时, 谁也都不认为其他人会有这方面的终极标准答案, 所以, 大家就都会想要插句嘴来搞上两句。 而且, 在很多时候, 每个人在谈论管理或教育时的那个语气, 大都会隐约带有专家般的自信。”
慕天不搞上两句, 怕别人以为他是个哑巴, 没办法, 他就这德性。
慕天现年48周岁, 除了眼下梦竹肚子里的自己孩子, 就只有圣文这一个自闭的14岁儿子。 因为这个儿子, 慕天和前妻--也就是圣文的妈妈--一起学习了很多流派的教育课程, 诸如蒙特梭利、华德福、心理学、国学等等。 怎奈学习的速度只能跌跌撞撞地勉强跟上圣文的成长速度, 这满腹的经纶能够及时而恰当地用在圣文身上的并不算太多, 所以, 圣文的父母颇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
不管怎么说, 慕天看到了希望, 对自己的下一个孩子充满了热烈的期待, 摩拳擦掌, 磨刀霍霍, 准备大展身手, 尤其是与梦竹夫妻联手的“双剑合璧”, 慕天不无狂妄地认为, “定将无敌于天下”。
古今中外的教育流派多如牛毛, 谁会是历史上最顶级的教育专家呢 ? 世界上最顶级的教育到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 慕天认为, 世界上最顶级的教育专家就是佛陀, 而最顶级的教育就是转世菩萨所受到的那种集训。
也就是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 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 被从父母身边永久性地带走, 交给世界上最顶级的高僧大德团队, 给予最集中的魔鬼式佛法训练, 少则十几年, 多则几十年, 直至令其解脱开悟。 期间, 完全没有世俗眼中所谓的童年欢乐之类, 更没有“赢在起跑线”之类的任何比较。
当然, 凡夫获取这种待遇的教育是完全不可能的, 除非这个孩子被认证为是菩萨的转世灵童。 就好像, 古时教育太子是任何朝代里的超级头等大事, 都需倾全国之力来办, 其他人完全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教育。
教育是关于助人的一个议题, 而关于助人, 宗萨仁波切发表过如下的教言:
------分割线------
然而帮助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而且也确实非常困难。唯有成为圣者之后,才能真正知道别人的需求、欲想等等, 所以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给予人真正的帮助。 这实在很困难,像是你好心给别人的良药却可能引起大问题。
你能够做的最好事情就是祝福别人, 祝福必须是关于用某种方法让你自己和另一个人了知实相。 你祝福别人长寿, 是为了他可以用某种方法了知实相或者有更多的机会了知实相, 不是为了让他可以吃更多的汉堡而愿他长寿。 祝福应该像这样: 愿某人远离病痛,从而以某种方法证得实相。
巴珠仁波切指出: “除非一个人完完全全摧毁了自私, 否则的话, 就别奢谈利益别人、利益众生。” 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现在不应该帮助别人,而是提醒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 要想到:“除非真的压垮自我, 碾碎自私心,要不在这之前我认为的帮助别人,其实是一种表演, 我只是在帮助自己, 是让自我感觉良好, 觉得可以帮助别人。”
碾碎自我,不但让你情感理智正常, 让你充满人性, 还会使得你的菩萨事业越来越广大, 能利益到更多的有情众生。
------分割线------
也就是说, 真正有效的助人者, 应该是证悟的菩萨, 否则, 都只是助人者自娱自乐自嗨自以为是的表演而已, 也可以说, 都只是基于助人者自己的希望和恐惧在推动。
做太子需要极大的福报, 同样的, 开悟也需要极大的福德, 得在累世之中发过无量无边的宏愿, 做过无量无边的功德, 修过无量无边的正法。
既然大家都没有办法为自己和孩子获取最顶级的太子式教育, 那么, 冷静面对现实, 作为孩子的父母还能做些什么 ? 重点在哪里 ?
佛陀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 也就有八万四千个角度来看待和践行教育, 这里, 慕天只是从自己受限的观察角度来讲述自己的个人观点。
慕天的老师阿兰朵说过, “父母所能给与孩子的最好的爱和礼物, 就是父母自身的临在”。
“临在”大约可以算是短暂的“开悟”状态, 短暂地处在“佛”的状态, 也叫“教练状态”, “中正状态”, “正念状态”, “禅修状态”等等。 也就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一念悟即佛, 一念迷即凡; 前念悟即佛, 后年迷即凡”中的“悟”的状态,
佛是清醒着的人, 人是沉睡着的佛。 每一个人都是佛凡一体, 父亲是, 母亲是, 孩子也是, 老师是, 学生也是。
张慕天认为, 一切的教育, 不管是儒家教育还是英美教育, 不管是华德福教育还是蒙台梭利教育, 也不管是孔子的教导, 奥修的教导, 曾国藩的家训, 傅雷的家书, 还是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等等, 所有的教育, 都必须被统一摄持在“每一个人都是佛凡(神魔)一体且相互影响转化”以及“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善缘恶缘无缘不聚”的认知基础之上, 否则, 就一定会落入偏颇的局限, 而失去了整体全局的宏观视角。
具体的详细说明, 敬请期待就此主题而展开的后续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作者: 郭维祥
2020年6月28日
(本文属于公开发表的文章, 欢迎署名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