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是《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里一篇不足四页的唐传奇,而其中重要人物聂隐娘,她本身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书中记载,聂隐娘幼年就被一位神秘的尼姑掳走,长大了才被送回来。在这期间,隐娘跟尼姑学经文,练武功,当刺客,一把羊角匕首,“刀广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杀人于无形,取人之首级,犹如探囊取物。更神奇的是,尼姑帮她把后脑骨打开,把匕首藏进去,没有副作用,想用就抽出来,然后放隐娘回家,约定二十年一见。她爹聂锋听完隐娘的经历,觉得此女太恐怖了,也不待见她。后来,隐娘选择嫁给了一个磨镜子的少年。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数年以后,魏博的将军雇隐娘杀节度使刘昌裔,隐娘却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和丈夫归附了刘昌裔。魏帅恼羞成怒,又派了拥有神技的精精儿和空空儿,去刺杀隐娘和刘昌裔,结果他们都被隐娘杀死,身首异处。这个过程也是神乎其神,隐娘先是化成一只飞虫藏在刘昌裔的肠子里,伺机把这个会影术的空空儿刺死。没过几年,刘昌裔去京城上任,不久病逝,隐娘前去吊丧。又过了几年,刘昌裔之子刘纵在上任的路上遇到她,隐娘言他活不过一年,赠其丹药避祸,刘纵不听,没一年病逝,此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聂隐娘。
这就是唐传奇里的聂隐娘形象,可以说,这个形象十分简洁,没有一点拖泥带水。我刚读完的时候,可以说是倒吸一口凉气,我要是魏帅,我绝对不去惹聂隐娘,怕死她了,简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奇女子。接着,我也是带着对聂隐娘的这种感慨,去等待8月27日上映的《刺客聂隐娘》这部由侯孝贤导演的电影。
但是,我今天看完了《刺客聂隐娘》有了很多复杂的思考。
第一,关于剧情,可以说颠覆了原著。编剧把聂隐娘的故事改成了一场政治风波下的斗争,聂隐娘肩负师父的使命,刺杀与自己有婚约的表兄魏博大将田季安,剧情围绕着从接任务杀到最后的不杀展开。虽然改成这样,但是剧情还是断断续续的,侯孝贤导演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安排这样留白,或者是大部分的慢镜头和长镜头,不如书里的描写来的紧凑、精彩纷呈。整场电影看下来,我感觉到的是画面的片片断断,如果要把它们凑成完整的剧情,你就要有一定强度的脑补能力和足够的耐心多看几遍,一定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魅力。
第二,关于聂隐娘的形象塑造,侯导和原著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冲突,是开头的时候隐娘杀大僚的剧情。
原著是这么说的:有一次,隐娘对一个大官进行斩首行动,任务成功了,但是回来晚了,师父就训斥她,问她缘由。隐娘说,大官和自己的孩子在玩,孩子很可爱,不忍心在孩子面前下手。师父就说了,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先断其爱,然后决之”,先把孩子宰了,再杀他。但是,在电影里,编剧把剧情改成隐娘放过了这个大官。
我认为,这点塑造原著反而比电影高明许多,为什么呢?其一,聂隐娘是一个刺客,任务就是要杀人,说到做到,没有成功是不行的,失败就是自杀了,所以大官没有死说明这个刺客形象是不成功的;其二,原著这么写更体现一个杀手的无奈,隐娘等孩子离开大官再动手,因为她知道自己是刺客必须完成任务,即使孩子多么可爱,自己还是要动手杀他的父亲,这样更能体现她内心的善与恶的矛盾挣扎,更能使刺客聂隐娘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关于这部电影做的改编。我想问——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这部由唐传奇改编的电影呢?我认为是没有的。
首先,观众没有做好准备迎接这部电影,怎么说呢?据几家大媒体的报道,上映当天,有的影院里大部分观众没有看完就离席了。你可以说,其中有些人看不懂或者对这类题材不感兴趣,但是,我认为大家还是太急躁了,如果看电影是为了看看内容,带着过多的猎奇或者功利的心态来看电影,那么你会失去很多乐趣。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品味里面的台词和画面,你会发现,剧组在电影画面的拍摄、题材的选择都是精心制作,如果你仔细看,那些取景可以用一句广告语来形容——漂亮得不像实力派。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得演员,都很认真在表演,每个动作都雕绘得很细致入微,可以说整个《刺》的班底都很用心在做这个艺术品。至于说,文言文的台词听不懂,这就太牵强了,因为里面用的是浅近文言文,不客气说,文言文的台词只是个噱头。
其次,剧组也没有准备好迎接这部电影。有人会说,这部电影不是他们拍的吗?怎么会没有呢?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说剧组没有做好迎接的准备。刚才我说了,《刺》是一部艺术品没有错,但是这么碎片式的剪辑实在令人不敢苟同。就像我们欣赏一个美女,我先把手臂、头、腿、身子分割成几块,先后扔出来给你看,你觉得你看得下去吗?你们肯定撒腿就跑了。有人会说,这是侯孝贤导演的特色,想让人回味,可是又有几人能看得懂呢?
聂隐娘的扮演者舒淇这么说的:“天文老师说:这部电影被我们剪成这样,是需要观影人对侯导或对电影有无比的善意才看的下去,以前还行,这样时代已经过去。”现代人大多都忙忙的,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一个字——“滚”!所以,他们宁愿去看其他同期上映的电影,也不愿继续浪费时间去欣赏这部电影。
《一代宗师》里的台词说道,武功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苍生”。拍电影也是这样,我认为,侯孝贤导演现在就处于“见天地”的境界,他想让我们在他的电影里看到他的情怀,看到他想表达的。这种俯视的感受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为大自然界一员的渺小,内行人看得懂,外行人看不明白。但是,作为观众,有多少人是内行人,有多少人是外行人,你是“见天地”了,“见完天地”你也要照顾我们这些苍生众人吧?不能光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否则不仅仅是浪费了唐传奇这种开发较少的好题材,也使得自己“一个人,没有同类……”最后只能自己“悲鸣”了。所以,我觉得侯导应该放低自己的身段,多制作一些既不失去深度、又可以让我们接受的好电影。
最后,我还是想说,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我也建议大家多读读唐传奇,也蛮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