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前六章着墨在讲解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从第七章开始着重在讲解非暴力沟通的应用。
第七第八两个篇章在讲解倾听,你可能会说,谁不都长了两个耳朵,难道还不会听吗?但当我们真的深入其中,才了解原来要真正做到倾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难就难在,我们很容易带着已有的眼光和判断,去评价我们所听到的事情。下图是常见的回应方式
当我看到这个表,我有种,啊~原来我们都曾做过这样的事情的震惊,这样的回应他人的倾诉的方式,是不是很常见,我们都曾伤害过别人,也被别人伤害过。
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你每次有倾诉的欲望的时候,你是需要建议说教安慰还是同情等等,我想我们往往只是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其实一个人要真实的面对自己的需求已经不易,就能了解,我们在倾听别人的时候,要用心体会别人的需求,是难上加难的事了。
好在,我们仍然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去尝试用心的感受对方,不论别人说什么,只听到他们当时的〔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体会他人。
沟通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倾诉的人需要得到回应,倾听的人也需要表达他的理解。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但是疑问句,并不代表不走心而空泛的提问,而是建立在切实的感受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上的。
回想最近和队友有冲突的一个场景。
有一天晚上队友加班回来,完了他准备下去拿外卖,我让他顺便帮我也拿一下快递。然后我就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因为戴着耳机,所以队友回来后拼命的喊我,我并没有听见,喊了好多声以后才应声走出去。而因为我的注意力并不在他那里,他也喊得很急,所以我也很急的问他“干嘛”。而就在那一瞬间,他就发火了。说他拿那么多东西,怕洒了手中的外卖,喊我出来帮忙我谢谢都没有,还一脸不乐意,仿佛在诉说着对他的厌烦和不满,说我怪他打扰了我在听课。
我当时觉得很莫名其妙,我只是在听课,根本没那心思。而我听他喊得急,也跟着很急的回应,出来发现他已经放好东西,就没在意的继续听课,谁知随之而来的被他责怪。
随后大家并不愉快的为自己辩护,我说我只是在听课,并没有他说的意思,如果你觉得拿不了那么多东西,可以不拿我的快递。他说他根本不是拿东西的问题,而是看到我对他的态度,让他觉得气愤,可能是他太累了,所以过度解读了。
虽然我接受了他对我做出的误解的解释,他也接受了我在听课没有留意太多的解释,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冲突是可以不发生了,或者说是可以被更好的解决。
当时我的感受是莫名其妙,气愤,委屈。我的需求是被理解。而我理解的我队友的需求,应该是被理解,被关心。当他觉得被忽视,而我被指责的时候,双方的大脑盖子都打开了,这个时候,个人的感受被无限放大,个人需求的漏洞也在无限放大,似乎是填不满的黑洞。而如果当我能感受到他的感受和需求的时候,我对他的行为,会做出不一样的诠释。不需要批判,评价,指责,我只需做出决定是满足他需求的回应,或者不满足他需求的回应。
所以说是信念决定我们的行为,但愿我们都能从情绪的困惑中找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