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改革纪实

                      变革的序幕

自2024年9月以来,曲阜市东方学校就全面按照公办体制运行办学,且新进支教老师(在编+实习支教+代课教师)增多,生源绝大多数来至城郊片区(东方御府+陵城镇玄帝庙村),还有少数的摇号生。

基于以上背景(改变的体制+融合的师资+乡镇生源),王校长果断提出:必须对原有民办公助体制下的东方学校的原有办学理念,目标,思路,方式等方面进行重新审题,论证,调整。

全体教师会议——抓改革创新,促东方教育高质量发展。

东方课改之路就此拉开序幕。

  “341活力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座位变迁(一)

自2月10号——3月3号,初中部先后进行了五期“341活力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培训”。

在2月26日,“341活力课堂助学材料”主题项目培训后,王校长提出:要改革,不光老师们行动,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学生也得动起来,学生也得培训,于是指出必须先把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

于是会后,我第一时间思考:43个人如何调整座位?如何才能契合“341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调整后会出现哪些弊端? 新的调整会不会让孩子们兴奋?等诸多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调整方式——孩子们的座位有原来的“插秧式”的排排坐,改为以学队为单位的“团团坐”,10个学队分成四个区域,南,北各两个学队,中间两列各3个学队,每个学队与学队之间,留有约70cm间距,方便孩子们就坐时,不用打扰任何学生。同时老师们也能自由到每个孩子旁边进行巡视。将原来老师们简单的“边框式”巡回路线,转变成了若干个8字形的“迷宫式”路线(但这个迷宫,畅通无阻,可自由穿梭与学生之间)。

同时,也和学生达成认知上的共识,并给孩子们关于“团团坐”与“排排坐”的优劣势,进行了解释说明。尤其把“团团坐”有可能带来的弊端——面对面说说话,在桌子下面动脚踢踢……等,根据预设,都提前给学生说明了规则。

所有一切准备就绪了!“团团坐”运行阶段正式开始了。

    “341活力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座位变迁(二)

自2月26日至4月27日,这段时间的“341活力课堂”运行,在以“团团坐”的方式下,学生的思、议、展、建,各环节都进行地非常顺利,高效,有生机,时不时地还会有惊喜。

起初预设的不专注,如说话,做小动作等问题真地出现的极少(除了个别专注力的确很弱的韩同学和朱同学),这也算是给我们老师们带来的第一个惊讶吧!回到办公室,老师们最先反馈的就是“团团坐”的课堂纪律,大家都给出肯定,一点也不影响课堂纪律,担心的事没有发生,太好了!

接下来,就是关注“团团坐”对“341活力课堂”的辅助效果,及对于学生的改变等方面。

根据我自己上课的感受,蹲班的观察,及各任课老师们的反应,大家一致感觉,“团团坐”让老师们在不断“8”字形的巡视过程中,能一目了然发现每个学队合作时的状态、队长的统筹能力及每个队员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相比“插秧式”的排排坐,在全面了解学生,细致了解学生,和快速了解学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学习效率也因此有所提升。

这样,还利于当问题(队长统筹能力问题,队员参与度,融洽度,倾听度,配合度,合作度等)的及时发现与及时解决。

比如三学队曾经出现的问题,刘同学是三学队的队长,尹同学与刘同学是好朋友,而且两名同学属于本学队的1号和2号,所以合作时,经常忽略其他队员的参与,而且刘同学作为队长,没有统筹安排,导致其他队员没有发言的机会,因此队员们之间联结少,归属感不强,整个团队的合作缺少生机,思维碰撞少,合作学习低效。

于是第一时间,我对刘同学的队长职责又进行了单独指导,并与尹同学也进行了关于团队,合作等问题的深入交流,再加上后续其他各科任老师课上的观察,反馈与指导,从发现这一问题到问题解决,只有短短的四节课,整个学队的合作状态就逐渐呈现出融洽,有序,高效,老师们都感到惊喜。

老师们运行的“341活力课堂”模式,以孩子们“团团坐”空间下的互助合作为扶手,在完成思,议,展,建各个环节时,师生合作的状态比原来“排排坐”时更有活力了,学生的参与,分享,各学队的“抢答”,“辩论”,(运行时一直以各学队总分为奖励原则,如学队优先选“领地”)让课堂充满了生机,时不时的站立,交流,倾听,记录,发言,让原来“神游”的(玄同学,霍同学等),“打盹”的(康同学,李同学等),“不参与”的(孔同学,王同学等),“不动笔”的(伍同学等),都能逐步参与课堂了。

当然,10个学队长在“团团站”与“团团坐”时的总结,安排,指导,交流等一次次实践中,管理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每个科任老师都对我们班的这十个学队长给予高度赞扬,他们也都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小助手。

尤其是8学队的学队长武同学的转变,在排排坐时,她也是担任学队长,但始终处于“沉默”状态,更谈不上管理学队了,老师也和她交流多次,但改观不大。家长也反应,即使回家后,也不善交流,整个人的状态都显得每天像有心事似的,作为数学课代表,传达老师布置的任务时,永远也是不作声地“写到黑板上”就完,而自从“团团坐”后,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立马感觉到自己的责任了,抢答属第一,带领团队属第一,现在即使在教室外,都能听到她在学队内交流的声音,布置数学作业时,也都变成先站在讲台上“大声布置”了,回到家,也主动和家长交流学校的一些事情了,现在,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每天都脸上挂着微笑,精力充沛,让老师们感觉到她的简单,热心与专注。

“团团坐”提升的是每个孩子的归属感,安全感和价值感。“团团坐”的领地专属,各自学队围城的“交流圈”专属,,让每个学队有了强烈的团队意识,让每个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孩子们原来在班集体不敢发言,但在自己的小家,有了更宽松的氛围,孩子们也就多了几分勇气,通过自学后的合作,互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他们还学会了倾听,能在彼此同伴身上听到自己想不出来的,或是想不全面的,甚至是想不到的一些知识。

所有这一切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虽然时不时地也有新问题,但“团团坐”已经走在“做中修”的越来越宽阔的阳光大道上了。

      “341活力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座位变迁(三)

4月28号,基于对师资的整合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的考虑,学校决定将八年级原来的五个班整合为四个班,将一个班的40个孩子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十人,分别融入其它四个班级。

“分给我们班10个孩子”——我内心的问题来了:班级人数五十多了,“团团坐”还能坐的开吗?我在脑子里想了想画面,又去教室观察了一下实际空间,脑补了一下增加10个人的画面,不知道“团团坐”还可行吗?假如再改成排排坐,又该怎么排呢?孩子们是否愿意换成原来的排排坐呢?老师们面对五十多人的排排坐,会一眼识得哪个学队吗?会不会觉得满眼都是学生呢?……

思来想去,哎,不行!我不能就这样亲手毁了“团团坐”!最后确定,增加10个孩子,还是“团团坐”!

带着内心的决定,我向孩子们传达了学校的决策,并委婉地咨询了一下各个学队“新增十名同学后,你们是选择现在的“团团坐”还是原来的“排排坐”,(我并未说出我的决定),在各学队交流之后,举牌进行表决,令我惊喜地是——竟然没有一个学队选择原来的排排坐,看来孩子们都喜欢上了“团团坐”。

我们就这样愉快而坚决地决定了,新增10人,仍然“团团坐”。

4月29号下午,分组名单到了我的手里,我立即与付老师交流这十个孩子的性格,成绩,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为每个孩子选择一个最利他的学队做好准备。

4月30号上午,根据每个孩子的综合考虑,结合和付老师与各科任老师们的建议,我给这10个孩子分别安排了相对来说最合适的学队。

4月30号下午,我先公布了安排到每个学队的学生名字,(共10人,每学队增1人)并在班内就——面对新加入学生,每个学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让他们尽快融入学队,融入班级?这一问题,展开头脑风暴。

最后孩子们都列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如学队长做表率,主动与新加入同学沟通,交流,各队员也分好工,利用碎片化时间或者晨会,给新加入同学教班歌,班级誓言,学队口号,介绍同学,班委等。

当然我也给出了建议——多理解新加入同学的心理(他们会不会孤立我啊?我和他们会有共同语言吗?我会很孤单吧!会不会都不愿意来上学啊?听说班主任很严厉啊!真不想来四班啊!……)

在此基础上,建议孩子们采取一些行动,打消新加入的同学们的各种猜想,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有归属感,安全感。

迎接新同学的所有硬件与软件都已准备就绪,就等新同学的到来了!

五一劳动节过后,壮大后的班集体迎来了新的生活。

“团团坐”学队与学队之间的距离,没有因为加入10个人,而受任何的影响,孩子们入座或下位时,都不受影响,老师们上课还是畅通无阻地以8字形,到每个同学身边进行巡视。

这10个同学,在各自“团团坐”的学队里,最快地获得了学队的归属感和自身的归属感,三节课过后,基本上都能比较自如地参与到学队活动中,(除了性格内向的王同学),我想,这其中就有“团团坐”的力量。

到目前我记录为止,也仅仅17天的时间,这10名同学已俨然从“团团坐”的小集体中,融入到了大的班集体中,各任课教师也都反馈学队长带领的好,队员们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帮助。

其中,改变最大的就是赵同学,在8学队,这个充满爱的小集体中,原来不善言辞、不参与活动的赵同学也和康同学能侃侃而谈了,也能积极参与合作,讨论,交流了,脸上还时常有笑容了……付老师,苏老师都感叹,这个孩子变化真大啊!

我真地很庆幸,把“团团坐”坚持下来了!

目前“团团坐”,仍然还是走在“做中修”的阳光大道上,我坚信:这个道路会越修越宽广,越修越平坦,越修越靠近目的地。

写在最后:

东方学校课改之路也刚刚起步,改革之中,必有荆棘,但也一定会有鲜花,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勇于尝试,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改革之路中走得即稳,又快,又好!一定能看到东方教育最美的风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江河水道上的启明星 逃离的夜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悄然覆盖了罗奇弟生活了十八年的故乡小镇。小镇在黑暗中沉睡,...
    悬崖杉阅读 58评论 0 1
  • 2025年2月1日邓锦芸晨间杂记: 学书之路(2) 2001年,我和老杨带着八岁的儿子来到了江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教...
    岚烟lanyan阅读 218评论 0 0
  • 我的图书馆 留言交流 2000个最常用的英语单词 2016-05-15酴羰骀璺 2000个最常用的英语单词 (英语...
    Mr_Wang92阅读 740评论 0 0
  • 七律 赴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参加蓝氏文化研討交流会以记 “天下蓝氏一家人” (...
    兰光宗_63_西语_退休阅读 4,624评论 0 4
  • AsyncDisplayKit AsyncDisplayKit 是 Facebook 开源的一个用于保持 iOS ...
    二斤寂寞阅读 6,315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