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邓世广,1946年生,辽宁省阜新市人。曾任 《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文化学院》函授导师、《昆仑诗词》主编。现为竹韵汉诗协会首席顾问、《天山诗社•天山吟坛》总顾问、广东省文化学会诗词文化专业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华诗人》名誉总编、《当代诗词》编委。主编《当代西域诗词选》(戊子版)、著有《半瓢居诗词稿》。
邓世广老师讲课:诗词点评举隅(续)
(2022年3月24日晚汇集者:尹锋)
一个诗人所写作品的雅俗高下,是由其文化底蕴、生活阅历、襟怀气度、学养操守和才智悟性所决定。诗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身体力行的实践,从格物致知的探索,从血肉交融的感应,从砥砺磨淬的历练,逐步提高和深化,从而获得诗外的真功夫。
前曾以点评方式,简述作诗填词之法(八则),今日续以八则,或俾初学格律者略有小补。
一、伊犁寄梦
山川如画聚韶光,总觉弦歌带酒香。
非借陈辞邀素月,待偕旧雨看斜阳。
风和曾欲追鸿影,景美终难控马缰。
惠远鼓传千里外,九城早已换新装。
邓世广点评:此律用七阳韵。全诗紧扣主题,措辞典雅,对仗工稳,起承转合,跌宕有致。首联出句言简意赅,一语点出伊犁山水如诗如画,而韶光聚焉。王诜•玉楼春有云:“花虽不语莺能语。莫放韶光容易去”,“山川如画聚韶光”即寓此意。对句以“总觉弦歌带酒香”似在不经意间喻示伊犁盛产美酒,乃西域美酒之乡。山水如画,对酒聆歌,其乐何如!然作者不想借古人陈辞吟风弄月,只想偕伊犁旧友看雨后斜阳,领略北疆天籁之美。风和日丽,鸿影翩然,确实令人神往。近看繁花茂树,绿草如茵;远望蓝天白云,峰巅戴雪。景色之殊,使人目不暇接,以致连马缰也难控制,任其驰骋于伊犁山水之间,而流连忘返。尾联以惠远鼓楼传送千里的钟鼓之声,揭示伊犁建国以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结句以“九城早已换新装”收束全诗,首尾呼应,余韵悠长。
律诗所忌,除犯题、犯重、出韵、合掌之外,如果严格要求,还应避免上尾(出句邻近两联末字声调相同)。此律不仅没有犯题、犯重、出韵、合掌之弊,观其出句末字“光”“月”“影”“外”分别用平、入、上、去四声,注重声调变化,避免了上尾,此等功夫非一般作手可及也。
二、神往伊犁
曾经几度梦中行,梦似江南草木菁。
流韵伊河飘玉带,出尘冰雪化琼英。
百年追忆将军府,万里长传戍笛声。
拜读今朝诗与月,风华不减昔时名。
点评:梦中伊犁,宛若江南。伊河如玉带而流韵,冰雪化琼英而出尘;将军府追忆百年,戍笛声长传万里。颔颈两联,对仗工稳。且有色有声,有动有静,由近及遥,抚今思古,纵横捭阖,笔力沉雄。尾联以今日风华不减,点出伊州诗词之昌盛。此律起承转合,俱合规矩,允称佳作。
三、遥和杨金亭先生无题十章(之一)
孤怀烛泪旧曾谙,忍听阳关曲叠三。
云海苍茫啼杜宇,情丝缱绻吐春蚕。
香山拾级赏青翠,湘水横舟忆湛蓝。
长抚无弦琴上月,庄生蝶梦得详参。
邓世广点评:此诗作者王亚平,乃当代著名诗人。杨金亭先生赏识亚平于三十年之前,亚平长沐春风,不忘说项之德,对杨公素以师事之。相知之深,无出其右。此律乃次和杨金亭先生悼亡之作,情辞并茂,深谙原作精义。“亦忧伤,亦美丽,颇得玉溪风神。”哀婉之中,不失潇洒。
此律首联之“烛泪”取义“蜡炬成灰泪始干”,“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因寓生离死别之义。颔联之“杜宇”啼声为“行不得也!”,“情丝”句化自“春蚕到死丝方尽”,故尔益增悲苦之情。颈联一转,回忆香山拾级,湘水横舟,往事如烟,物是人非,阴阳阻隔,人何以堪!尾联以“无弦琴”寓“悼亡”苦衷,其可悲者,唯在“蝶梦”之中始可晤对,寄意之深,非常人可及。是作用意幽深,化典无痕,词句清雅,对仗工稳。倘非高手断难为此也。
四、临江仙•菊花
萧瑟谁怜芳骨瘦,繁霜任落枝头。东篱风韵对深秋。搴帘香淡淡,入酒意悠悠。
淡泊由来无媚态,幽怀慵问闲愁。芳心应许伴清流。只怜花渐老,辜负月如钩。
邓世广点评:每见今人言诗词,多奉情真、意新为圭臬。殊不知诗词之可读,犹在意趣。意所不尽,而有余者之谓趣。是犹听钟而得其希微,乘月而思游汗漫。窅然直用,将与造化者周流,此其趣也。小徒晗曦诗词,已谙此中三昧。咏物词乃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之作,刘熙载《艺概》有云:“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词中所咏之物多为作者自况,或流露其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愿望,或包涵生活哲理,或表现生活情趣。《临江仙•菊花》一词格律谨严,词句简约深沉,情致冷艳清绝,襟抱孤高潇洒,而意趣存焉。诗如其人,词如其人,其此之谓乎!
五、梦中给父亲写信
家书几页寄清晨,心底呼声字字亲。
每向灯前读温暖,无从膝下享天真。
为师数载彰豪气,植树千行赶早春。
父爱如山山亦小,苍凉不见梦中人。
邓世广点评:此律用平水十一真韵,全篇无合掌、上尾、撞韵、挤韵、连韵、平头之弊,格律娴熟,对仗工稳。吐属自然,真情可感。
惟觉措辞炼字,尚欠炉锤,吹求之下,可见瑕疵。其如:既称“梦中”写信,然并未见“写”,而径作“家书几页寄清晨”便欠推敲,“心底呼声”,亦觉不稳。
“每向”、“无从”未能达意,如改为“思向”、“难从”则境界出矣;“读”、“享”两字对仗虽工,惜不贴切。颔联对句如改为“膝下扮天真”,乃尽得“莱子”娱亲之意也。“为师”与“豪气”何涉?不若改作“…呕心血”,以之对“…赶早春”,则对仗益工。“呕”字虽仄声,然出句小拗可不计,且对句第五字可以平声“迎”字救之,拗救之法,谅无不谙也。心血之“心”读音同“新”,此即借音对仗之法,如此可避牵强。“千行”嫌多,盍作“千株”;“赶早春”改为“迎早春”,似觉差胜。尾联乃作者得意之笔,固当留之。
曾闻她人对此诗评语恒多溢美,仁智之见,弥觉可珍,惟期读者鉴之。
改稿:
梦中给父亲写信
家书敬写到清晨,笔下情浓字字亲。
思向灯前送温暖,难从膝下扮天真。
为师数载呕心血,植树千株迎早春。
父爱如山山亦小,苍凉不见
梦中人。
六、冬夜吟怀
无端梦醒夜难眠,辗转一宵嚼苦甜。
十载未曾归故里,生儿不会讲方言。
邓世广点评:作者因失眠而萌桑梓之思,并抒感慨:十载未曾还乡,连生在异乡的孩子都不会说家乡话,可为一叹。诗有真情,故亦感人。
若以平水韵观之,此诗中:眠,上平声一先韵;甜,下平声十四盐韵;言,上平声十三元韵。而第二句中”一”与”嚼”两字,俱是入声,故尔此绝显然出韵并失律(孤平)。不过,既然作者三韵混用,且不避入声,乃知此诗或用新韵也,若按新韵视之,则此绝完全合律。但是,按照常规,使用新韵宜做标注(新韵)。
七绝仅仅二十八个字,固宜言简意赅。此绝诗题既为“冬夜吟怀”,且第二句中已用“一宵”,首句再用“夜”字,语意重复,已触犯题之忌。而且既然“梦醒”,则知前已入梦,并非“辗转一宵”。而“咀嚼”之“嚼”用此则觉不伦,由是观之,起承两句似欠锤炼。加之眠、甜、言三字同声(阳平),韵失跌宕,究属美中不足。是以略做修润。
改正稿:
冬夜吟怀(新韵)
思乡梦断竟难眠,聊向诗中品苦甘。
十载未曾归故里,生儿不会讲方言。
七、鹧鸪天•参加合唱团
洗却铅华不染尘,流莺婉转好迷人。一堂高雅琴声绕,六月清凉画意新。
归本色,返童真,千帆过尽笑浮云。平生至乐音符上,脸上桃花绽几分。
邓世广点评:《鹧鸪天》又名《思佳客》,全词计五十五个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
本篇符合词律,韵用《词林正韵》第六部。内容积极乐观,格调清新流畅。作者基本掌握了《鹧鸪天》的写作方法,把参加合唱团的喜悦心情,以及合唱团的场景表达的比较充分、细致。倘若在内容上再作推敲,可成佳作。
按:参加合唱一般需要化妆,铅华者,化妆之物也,洗却铅华用此有违常识,似欠推敲。流莺婉转用来形容合唱之气势,总觉纤弱,不太贴切,而且“好迷人”三字嫌俗。六月,乃暑天也,纵有画意,谅亦难得清凉,还宜再酌。两个三字对,已经告诉读者,合唱团成员俱非年轻,似乎都是赋闲之人,不过,既然前句首字用“归”,后句首字改用“见”字可免合掌之弊。千帆句乃突兀之笔,思维跳跃太快,未能准确表达意旨。尾联虽见真情,然措辞失于随意,尚需再作调整。鉴此,余乃不揣翦陋,试做修润,冀蒙认可。
改稿:
鹧鸪天•参加合唱团
不忘初心不染尘,歌声嘹亮遏行云。悠扬未觉琴筝老,欢畅犹知曲调新。
归本色,见童真,引吭多是赋闲人。深情已寄音符上,粲若桃花满面春。
八、自题
江左殷公子,生涯异别人。无朋花作客,不日酒为邻。潇洒经风雨,骄狂逐世尘。更兼春草句,天下号诗神。
邓世广点评:作者殷某,自封“天下诗神”,放言要砸遍诗词界“大咖”!邓某不才,与熊盛元、熊东遨都在被砸之列。尝闻“口出狂言,必有奇才。”及观其诗,不禁哑然失笑。今日有暇,愿与吟坛同好一起欣赏。是作开篇即是病句,公子乃对他人之子的敬称,作者并非名门世家,而自称公子,期期为其不取也!生涯句乃废话,每个人的生涯都不尽相同,”异别人”三字诘屈聱牙,究欠锤炼。颔联出句似吐真言,没有朋友,只好采几朵野花,聊充客人。然花若有知,未必情愿。对句文理不通,”不日”用此不伦不类,固待推敲。“作”、“为”两字已涉合掌,此乃对仗常识,奈何不知?颈联”潇洒”两字有高雅之义,用此总觉牵强。骄狂一句底是实话,然追逐世上之尘,则类聚、群分可鉴也。风雨与世尘对仗不工,但若放宽尺度,亦不必求全。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有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而时人誉之。殷生之作,有攀附之意,达者不为也!末句“天下号诗神”究系笑话,天下之大,人才辈出,诗神桂冠岂可妄戴!口出狂言,失于叫嚣,徒然贻笑耳!
2022.03.26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