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阳,见字如面~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环球计划手册:姑息治疗。
一、什么是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是对与临终关怀相关痛苦和压力进行预防和缓解。它包括识别、评估和治疗疼痛以及其他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它仅根据患者或其家属的要求,对生理、心理和精神护理进行整合,并为患者、其家庭和照顾者提供支持。无论原因如何,都应提供这种临终关怀。
姑息治疗标准2.7
姑息治疗:人们可获得缓解疼痛和痛苦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尊严和生活质量,并为其家庭成员提供支持。
①制定指引和政策以保持姑息治疗的一致性。
②制定护理计划,为面临死亡的患者提供姑息治疗。
③将姑息治疗纳入各级卫生系统。
④培训医护人员提供姑息治疗,包括疼痛和症状控制,以及精神健康和社会心理支持。
⑤提供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设备。
⑥与当地系统和网络合作,在社区和家庭为患者、护理人员及其家人提供支持。
二、核心理念
1.非治愈性目标
不追求疾病根治,而是专注于症状控制与舒适度提升。
2.全人关怀
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及精神层面的综合支持。
3.全程参与
可贯穿疾病治疗全过程,从早期诊断到终末期均适用。
三、适用人群与阶段
1.可能根治的癌症患者
早期癌症患者接受抗癌治疗时。
缓解治疗副作用,保障生活质量。
例如: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通过药物控制恶心,配合营养支持维持体力。
2.晚期但可延长生存的患者
肿瘤已扩散但仍有治疗反应的患者。
通过姑息性手术、放疗或化疗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同时争取治愈转机。
例如: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放疗缓解骨转移疼痛,同时评估靶向治疗可能性。
3.终末期患者
无治愈可能且抗癌治疗无效的患者。
以症状控制为主,提供临终关怀,确保患者尊严离世。
例如:终末期肝癌患者通过吗啡镇痛,配合心理支持减轻焦虑。
四、核心服务内容
1.症状管理
疼痛控制:采用阶梯镇痛法(如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强阿片类),结合神经阻滞或放疗。
其他症状:呼吸困难(氧疗)、恶心呕吐(止吐药)、失眠(镇静药物)等。
2.心理与社会支持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冥想或音乐疗法缓解焦虑、抑郁。
家庭支持:提供护理指导、经济援助信息及哀伤辅导。
3.精神关怀
意义构建:帮助患者理解疾病意义,接受生命有限性。
宗教支持:尊重患者信仰,协调宗教人士提供精神慰藉。
4.营养与康复
营养支持: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必要时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维持肢体功能,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五、实施方式与团队
1.多学科协作模式
团队组成: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营养师及宗教人员。
协作流程:定期会议评估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
2.常见治疗手段
姑息性手术:如肿瘤切除术缓解压迫、造瘘术解决肠梗阻。
姑息性放疗/化疗: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疼痛或出血。
药物干预:使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控制炎症与疼痛。
3.服务场景
医院:设立姑息治疗专科或病房,提供急性症状管理。
社区/家庭:通过家庭护理团队提供长期支持,减少住院频率。
六、启动时机与评估
1.早期介入原则
推荐时机:确诊晚期癌症或症状负担较重时立即启动。
数据支持: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建议,转移性癌症患者应在诊断8周内接受姑息治疗。
2.全面评估体系
生理评估:疼痛程度、营养状况、器官功能。
心理评估:焦虑、抑郁量表筛查,社会支持网络分析。
动态调整:根据病情变化每2-4周重新评估方案。
七、全球实践与挑战
1.国际经验
欧美模式:姑息治疗纳入医保,医院普遍设立专科。
日本/台湾:称为“舒缓医学”,强调中西医结合与家庭参与。
2.核心挑战
认知偏差:患者及家属常将姑息治疗等同于“放弃治疗”。
资源分配:发展中国家专业团队与药物可及性不足。
伦理困境:平衡症状控制与治疗副作用,避免过度医疗。
八、未来趋势
1.整合医疗体系
将姑息治疗纳入肿瘤、心衰等慢性病管理标准路径。
2.技术创新
开发远程监测设备与AI症状评估工具,提升服务可及性。
3.政策推动
通过立法保障患者姑息治疗权利,完善医保覆盖范围。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欢迎指正、补充、留言、探讨~
编辑|沐阳同学
视图|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寄语|感谢关注、转发、点赞,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