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分享(2020年第44篇文章)
【写作者,孤独与自由同行】
我从第一家杂志社离开,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很安静,我无法处理这种安静。
学习新闻专业的我,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了一家杂志社做编辑,于是每天我都需要做大量的伏案工作,选题、策划、采访、约稿、写作、校对,没有一样是不需要静下心来的,于是杂志社每天都很安静,大家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很少互相说上几句话。
我经常调侃自己:“这上一天班,舌头都要长青苔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安静,更无法处理安静所带来的孤独,因为天性喜欢热闹,于是这样的状态像是给一个话唠嘴上贴了封条,憋得难受,于是我选择离开。
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要重新面对这种孤独,就像此时此刻默默写作的我。
昨晚本来想和567一起看一部电影,可他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无法自拔,于是我坐在沙发上,捧上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开始阅读。不得不承认的是,最开始我是带着不开心与烦闷去读的,而后戴上耳机,完全沉浸在这孤独的阅读之中。
村上春树说到小说家需要有非写小说的内在驱动力,更需要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他经常需要独自一人困守屋内,“这也不对,那也不行”,一个劲儿寻词觅句,枯坐案前绞尽脑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总算让某句话的文意更贴切了,然而既不会有谁报以掌声,也不会有谁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夸赞一声“干得好”,只能自己一个人心满意足地“嗯嗯”颔首罢了。
当我开始坚持写作,我开始理解村上春树所说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每天早晨别人还在睡梦中,你要一个人面对黎明的孤独;是伏案一个多小时甚至几个小时不能开口说话的孤独;是写不出来表达心意的文字独自煎熬的孤独;也是写出来文字后有可能无人欣赏的孤独。
如果你无法面对这样的孤独,那就不要成为一个写作者,因为你会觉得很煎熬。
就像川端康成,他能够在凌晨四点醒来,去仔细观察一朵海棠花的盛开,如果是平常人,都会觉得疯了吧,但写作者就需要面对这样“疯了”的孤独,只为走到平常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去看一看,所以他能写出《花未眠》这样探讨自然与美的文章,也能成为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如果不懂得与孤独为伴,又如何能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
除了孤独,写作者,往往还拥有一份自由,一份别人夺不走的自由。
孤独的时间,往往也是自由的时间。这个过程,你可以完完全全决定自己想什么、写什么、怎么写。当然,你也可以决定不写什么,因为能够长期写下去,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非写不可”的制约,而是感受它带来的愉悦感,以及自始自终的感觉:我是自由的。
如果你无法感受到这种自由,那就不要成为一个写作者,因为你会感受不到快乐。
我想,这两年多坚持又中断、而后又坚持的写作,带给我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是自律、孤独、自由。孤独与自由便是同时存在、并驾齐驱的两样东西,我感谢自己能够拥有它们,这很重要。
村上春树说:“小说家和某种鱼一模一样,倘若不在水中始终游向前方,必然只有死路一条。”
作为任何一个领域的写作者,都像是这种鱼,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往何方。尽情往前游,你会遇见孤独,也会遇见自由,而只有一直往前游,不离开,才能永远拥有这份孤独与自由同行的乐趣。
天亮了,567开始找书看,洗衣机里的衣服开始享受它的洗涤之旅,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走着,我又孤独而自由地写完了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