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愈演愈烈的电商竞争和人们日趋多元的文化需求,实体书店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人们更倾向于去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网购平台购买书籍或者阅读电子书。许多实体书店因顾客的消费升级面临转型或倒闭。
书店的灵魂是图书和阅读,那就得有读者。
有关方面作过这样的调查:电子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你还会去书店买书或者看书吗?有 76.92%的人选择会去。
那书店要用怎样的内涵元素留住读者呢?
杨绛先生曾评价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是“不官不商,有书香。”现在这家书店已经成为北京新的地标了。
上海大众书局的特色在于其“海派”的装修风格,融入了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元素,还设有选书师服务读者。
笔者所在的成都有好些格调高雅的书店,比如新华文轩旗下的轩客会格调书店,言几又书店,方所等。这些书店环境优雅,经常组织各种读书分享活动,带给读者美好的购书或阅读体验。
未来的书店会是怎样的?
最近,我们一些同学探讨了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分析书店的运营模式类似于商场(实体店)的模式,成本比较高,只有与互联网合作,才会有出路。
其次,我们认为书店可以做一些接地气的实用的读书会,比如类似于我们同学做的国学读书会。读书会除了以书会友,带来人流量,聚集人气,还可以促使大家把知识转化成行动,变成生活中的智慧。
现在风靡全国的樊登读书会就与新华文轩以及一些出版社有合作。樊登读书会解读并推荐书籍,帮书店引流。同时,樊登读书会还有一些线下的读书分享活动或讲书人大赛活动在书店举行,吸引书友围观或参加。
第三,有同学提议把书店打造成阅读与生活的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一定很有吸引力,而且又方便读者,会实现多赢。
据了解,世界上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正试图打造“有书店的街道”,即以书店为核心店铺,把散步道规划其中,增设多家专卖店的一种新型商业区。我们国家也可借鉴。
第四,我们觉得书店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而不只是一个购书阅读的地方。任何人都可进去,或看书或发呆或思考人生,甚至可以睡觉,只需维持安静的环境即可。这样的书店可为广大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者,为内心正在迷茫和纠结,人生正在做重大选择的人提供一个暂留地,让他们思考走出困境的方法。
此外,我们做了一些调研。有专家认为,未来书店将会成为城市的文化消费入口和交流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可能会呈现出四种形态:
第一种是超大型的文化商业空间,如苏州诚品书店;
第二种是城市名片型的书店,如南京先锋书店;
第三种是社区书店,空间不大但能够找准定位服务于社区阅读需求;
第四种是主题书店,如北京库布里克书店等,在学术、艺术等垂直领域做出尝试,吸引大批固定读者。
未来的书店会怎样,你脑海中的未来书店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