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朝辛弃疾的一首《青玉案 元夕》把我拉回到古代的元宵节热闹的街市上。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华丽的车马来来往往,满路都是芳香。悦耳的萧声四处回荡,玉雕的灯流光飞舞,人们彻夜狂欢,耍弄着鱼龙形的彩灯。美丽的女子戴着鲜艳的饰物,欢声笑语中送来了一缕缕幽香。人丛中千百次地将她寻找,猛然回头,却看见那人正在灯火稀少的地方独自站立。”
多么唯美的夜色,多么辛苦的寻觅,多么幸福的相遇,多么神往的天上人间!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或许是过了凑热闹的年龄,或许是失去了好奇心,越来越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当然除了为孩子。今年的元宵节更是静悄悄!昨天白天带两个孩子到洛阳王城公园游玩,昨晚在老家度过,没有去新景点龙凤山,也没有去娘娘山。对于一个非常喜欢热闹的人来说的确有点反常,难道真的老了?
早上醒来感觉腰部有点不舒服,难道说真的到了“年轻不惜力,老来无气力”的时候,还是未老先衰的征兆?有点小担心,因为一直这样疼了一天啊!只好带着孩子外出走走,我们寻声来到了婆婆和妈妈与她们的朋友们敲鼓扭秧歌的现场,看到妈妈快乐的样子我也发自肺腑的高兴。
小时候经常跟着妈妈参加她们的娱乐活动,真的特别有意思。有时候念经,有时候扭秧歌,有时候敲锣打鼓,有时候舞狮子,后来又多了跳舞,活动也算是丰富多彩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手机的流行,她们玩的次数越来越少。有很多动作都已经忘记了,这让我想到了“传承”二字,的确有些已经失传了,因为最早的那么多的经文没人记录,现在根本也记不起来,特别遗憾。
自己小时候还曾替她们抄写过经文,但也早已不知丢在何方。其实有很多经文都是“善”的教育,也的确教会了人们很多道理。后来在大家的支持下,我带头成立了舞蹈队,但也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舞蹈队的确也红火了几年,学习了不少的舞蹈,也一起外出参加比赛,还有参加庙会。但随着时间的变迁,舞蹈队也已名存实亡了。
站在活动现场感慨万千,不知道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情景,我只知道能够看到的已经不多了。真想帮她们留住岁月,留住经文,可又有谁会喜欢?谁会传承呢?年轻人玩手机,刷抖音,哪会喜欢这些呢?遗憾之情油然而生。其实农村的民俗文化失传的何止一二呢?或许这也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所在。
回到家里,拿出送给二宝的生日礼物——架子鼓玩具,和大宝以及侄子商量着帮忙拼装,我是不行的。二宝的生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十八,所以怕又仓促。因为一岁生日我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跑回老家给他过的,吃过饭匆匆赶回。两岁生日遇到了疫情,我们在家里制作的小蛋糕,委屈了孩子。而今年他已经上幼儿园,我们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因为开学的第一天往往是最忙的!
孩子真的特别容易满足,两个哥哥把小鼓拼装结束后,二宝开始拿着鼓锤乱敲,激动、兴奋、幸福的表情足以感染所有人。接着拼装完所有大鼓小鼓,二宝竟然连饭都不吃了,不停地敲鼓。希望孩子能够一直这样快乐下去!为了提前做好开学的准备,我们下午整理完所有行装踏上了返回县城的路程,元宵节就这样结束了。不过只要家人快乐,对于我来说这个元宵节就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