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可每看一次三国还是觉得热血翻涌,这里的英雄太多,曹操煮酒,周郎风雅,马超英勇,无论是颜值还是伟略,都会让你看着看着就会喜欢上一个,为其欢喜,为其悲怒。我开始思索为什么英雄会有末路,为什么勇武威风如关羽也会败走麦城,仁德雄才如刘备也会白帝托孤,为什么历史总是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我们今天看时能看透的决定他们却不愿为之。
人说写小说的关键在于“制造冲突”,有冲突才有情节,才会引人共鸣。我却发现三国虽为历史,却也有着小说一般的冲突。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曹操曾待他很好,封侯赏金,放他回去寻兄,关羽与之有义;刘备要兴复汉室,诛灭曹贼,刘关张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关羽也与之有义。我们只知冠以关羽“忠义”的美名,可是在这样的一个关头,该从哪个义呢?
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东吴所杀,张飞因鞭挞手下于梦中被害,刘备不理诸葛亮的劝阻,誓要发兵东吴。刘备身为大汉皇叔,这时曹丕已经篡汉,按诸葛亮所说伐魏兴汉乃是大义公事,去东吴报仇是小义私怨,又是两义当头,选择了小者。
所有这些在冲突中的选择使得三国历史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厚黑学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无论如何,历史是人写的,人既然选择了要有价值,要有信仰,就必然承担价值不相容时带来的矛盾与代价。世事本就多面,而且多变,我们费劲唇舌,绞尽脑汁,才能勉强分开善恶,但是我们不够幸运,还要在善与善之间进行选择。于是我们听说有句话叫“忠孝不两全”,报效国家,马革裹尸就不能颐养高堂。而三国让我们看到不仅不同的“善”的价值观之间有冲突,就连同一种之间也会让人难以选择。大义小义,孰轻孰重?为什么价值偏要分的如此泾渭分明,仿佛曹植的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与化解的东西,所以英雄才与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也非刀枪不入,他们也会糊涂。所以他们的热血才能唤起我们的热血。
这就是像战狼2这样的电影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然而国产片总是备受争议,有人说它在宣扬个人英雄主义。
怎么了呢?英雄什么时候被我们排斥与恐惧了呢?他们是英雄,也与我们一样。
少该看三国。未必长智谋,却可明经史,习思辨。
英雄之风,古已有之。虽不能至,尚可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