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小琳 【分类】高效思维
周末一早,徒弟小美来电话:“师父,能……跟您借点钱不?”
“不是刚发了工资吗?这就花完啦?”
“还了信用卡、花呗、白条,就没剩多少了……好师父,今天有一款新包开售,我都长草好久啦~您就再帮我这一次吧。”
“对呀,你不说我都忘了,你上次买化妆品,是不是也赊账了?”
“您放心,我都记着了!下个月,我一定先把您的还上!”
你猜,下个月小美能还上吗?
大概率不可能。
前几年有个词,叫“隐形贫困人口”,似乎说的就是小美这样的年轻人。
乍一看,这个“隐形贫困人口”,跟之前的“月光族”意思差不多。
不同的是,有的月光族真的是薪水低,每个月交了房租、水电费、交通费等等,就剩不下什么积蓄了。
而隐性贫困人口,大都是办公室白领,每个月拿着不算低的收入。
却由于某种原因,不愿过普通人的“标配”生活,而是要追求所谓的“高配”人生。
于是他们主动放弃储蓄,甚至到处赊账。表面上精致小资,实际上捉襟见肘。
在节目《圆桌派》里,蒋方舟说自己有个朋友,就算借钱,也要买新款手机、化妆品。
最后借不到钱了,就在朋友圈、微博里发状态,“假装”自己在用高档货。
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活受罪嘛……
窦文涛就直截了当地表示:我真没办法理解这些年轻人!
可无论信不信,身边的“隐性贫困人口”,的确不在少数。
甚至我们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今天我们就不妨一起来看看: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隐性贫困人口”的花钱瘾?
如何才能顺利“脱贫”,从此走上“致富”的道路?
一、“宁愿月月吃土,也要被人点赞”的心态,正在一点点地压垮你
前两天,一条热搜十分受关注:奢侈品品牌道歉日。
几家奢饰品公司由于犯了很蠢很低级的错误,导致这些品牌的中国代言人纷纷解约。
同时,品牌的股价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比如范思哲的母公司,一周内跌了近5%。
于是,各品牌的负责人赶紧出来澄清,下架商品,向中国用户道歉。
为什么中国用户的抵制,会让奢侈品公司如此重视呢?
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了奢侈品品牌最重要的市场。
而且,与国外买奢侈品的事业有成中年人不同,中国的购买群体,平均年龄要比欧美地区年轻15-20岁。
也就是说,月光的“隐形贫困人口”是消费的主力群体。
就拿小美来说,为了买这个限量版包,吃了一个月的泡面+咸菜。
“为了一个包,你这么亏待自己值得吗?”
“我就是想买个正版包,背出去让周围人看看:小美的生活也不差!”
“您看我这点工资,存多少年也不够买房的。不如就买点好东西,哄自己开心,也不错。”
虽然买不起房,但多吃几次泡面,至少能买个“有面子”的包;
虽然不能出国旅行,至少能趁着午休,到公司楼下买杯星巴克,享受一份小资的惬意;
再不济了,现实中的消费都太贵,还能在虚拟空间里给自己配套顶级装备……
可为什么有的人,就不会为了买名牌包吃泡面呢?
你可能会说虚荣、攀比。
可这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有人攀比,而有的人就不攀比呢?
武志红老师说:当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能被满足到60%以上时,这个人大概率不会去追求超出能力范围的所谓“奢侈品”。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比较满意,就很少会去为了攀比而高消费。
而当一个人的生活需求满足度低于60%时,他就很可能会去追求所谓的“高配”人生了。
其目的无非是要用“顶级享受”,来弥补没有被满足的空白。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一些广告词,就会发现现今的营销专家,早已研究透了消费者的心理:
“爱Ta就要给Ta最好的。”“拥有XX,遇见更好的自己。”“只要买了XX的同款,你就能离Ta更进一步。”……
无一不是在告诉对方:你无法享受到的好,只要花钱买我的产品,就能立刻拥有。
然而,现实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过渡消费的结果,只能让你越补越空,越空越补,生活条件越走越低,从而进入了“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
也就是说,让“隐性贫困”花钱上瘾的,并不仅仅是我们表面看到的虚荣,显摆。
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没能及格的基本生活需求。
那该怎么办?
掰开揉碎地讲:“越不存钱,越买不起房。现在多少存下点,还是有希望的。”
管用吗?
二、道理我都懂,可还是控制不住地买
曾经有医学调查表明,即使大夫明确地告诉患者,如果他们不控制饮食、不运动、不戒烟的话,生命会缩短10年。也照样有86%的人,该怎样还怎样。
也就是说,只有14%的人,会乖乖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
其他人是不在乎这10年的寿命吗?很明显不可能。
他们明知道自己不应该暴饮暴食,可就没办法行动起来,做出改变。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单纯指出坏处/好处”的方法,太理性,不走心。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提出过一个“象与骑象人”的理论。
他说:人的感性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性则是坐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
表面上看,是骑象人在指挥大象。
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大象想去哪,骑象人根本控制不了。
就像小美,明知道借了钱也还不上,可还是控制不住地打电话。
也就是说,我们以为的理智,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指导我们的行为。
它的作用,就是给感性提供一个方向。
至于具体做了什么,都是在“我愿意(感性)”的基础上,发生的。
因此,你劝对方说“不能把钱都花在高档品”,其实是在和对方的理性对话。
即使当时他听明白了,认可了你。
等行动时,“我愿意花钱”的感觉又很容易把他拉回到“买买买”的状态。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光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而是要从他的感觉入手,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才能真正说服一个人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动之以情”经常出现在“晓之以理”之前的原因。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三、3个步骤,助你在不知不觉中“脱贫”
刚才我们说了,要控制横冲直撞的感性大象,光跟骑象人讲道理,没用。
而是要用动之以情的方法,让大象心甘情愿地接受骑象人的指挥。
具体到“隐性贫困”的问题上,困扰大象的问题是:我的生活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我要用最好的东西,来弥补。
因此,想要让大象听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绕过“基本生活需求”的心结,带着它往前看。
具体来说,可以分成以下3步:
第一步,明确你未被满足的需求。
就像前面说的,有人想要安身的居所,有人想要完美的爱人,或者一个带薪的假期。
不管是什么,先不评论它的实现难度有多大,我们需要先把它找出来,写在一张纸上。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需求未被满足,就是控制不住地买东西。
也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试着去发现:
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和你现在的生活相比,还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在这些目标里,哪一个是你最想实现的?
有了答案,我们的第一步就算做完了。
第二步,假设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你将会是怎样的状态?
比如说,你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那就不妨假设自己已经有了房子,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
一方面,具备安全感的日子更稳定、规律了。只要不加班,你就想早一点回家。在路上买些食材,回到自己的小家,给自己做一顿可口的晚餐。
而另一方面,背着房贷的压力,会促使你更加努力地工作,升职加薪多挣钱,又成了自己新的目标。
在这一步中,想象得越具体,你行动起来实现它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步,要成为这个假设的自己,现在的你需要做些什么呢?
买房需要10万的首付,自己现在的积蓄只有1万。
因此,要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应该不乱花钱,增加储蓄。
于是,你就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看到没,改变,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这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没有和大象硬碰硬,用“你必须这样”来压制对方。
而是巧妙地绕过了大象的防御,从假设的未来出发,反过来推导出“现在我应该做什么”。
要不要一起来试一试呢?
四、搞清两个概念,从脱贫走向致富
到这里,关于“脱贫”的话题,我们基本就说得差不多了。
但是,我还想多说两句。
不乱花钱,并不等于不花钱。
你要做的,是与没有真实需要的“高档货”说拜拜。
而合理的消费投资,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买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类:资产和负债。
资产,是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收益的东西;
而负债,则是会不断消耗我们的资源、时间的东西。
比如说,一顿合理搭配的早餐,能让你精力充沛,身体健康,从而带来更多的价值。
这就是资产。
而买到手的名牌包,穿了一次就再也不穿的高跟鞋,放到过期的化妆品,这些东西除了占用空间,增加收纳打理的负担,不会产生任何附加价值。
因此,他们就是负债。
相信聪敏的你一定发现了,隐性贫困人口的大多数消费,买到的都是负债。
所以,在做出“不乱花钱”的决定时,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消费标准——
什么样的东西该买,什么样的东西不能下单。
这样,你就不仅脱离了“贫困人口”的圈子,而是一步步地迈上了致富之路。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三次成长:
第一次,懂得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第二次,明白有些事不管怎么努力,也会做不到;
第三次,则明知无能为力,却还会努力去证明,我可以。
“脱贫”,就是我们从第二阶段往第三阶段成长的历练。
祝你早日迈出改变的第一步,真正做到:我的人生我做主!
多平台签约作者,读有趣的书,写走心的文,只为和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抱拳][抱拳]
记得点赞留言,转发给您最贴心的朋友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