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与一万小时悖论--《刻意练习》读书笔记 1

图片来自于网络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近两年很流行。写作老师说:“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刻意练习”;羽毛球教练也说:“要想打好羽毛球要经过刻意练习。”

可是怎样才算“刻意练习”呢?

有意识地每天不断重复练习就是刻意练习吗?

作者告诉我们,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并不能带来进步

刻意练习有其衡量标准,比如有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等等。

与标准相对照,大家是否一直在进行错误的刻意练习呢?

有人问是否只有有天赋的人或者小孩子才能通过刻意练习掌握一门技能或能力呢?

作者说: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实现梦想

所以这是一本写给相信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的人的成功秘笈。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总结今天的阅读内容。


一、一万小时悖论

大家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美·格拉德威尔《异类》)。

很多人被这一定律所鼓舞,加入各种一万小时练习组。

然而本书告诉我们:“从来不存在一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和精通并不存在一万小时的最低阈值。实验证明如果想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练习7401个小时就可以,如果想成为优秀的围棋家,则需要10年左右。

其次,成功和练习时长并完全不成正比,还要考虑先天因素的限制。比如体育项目对身体条件有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人并不能通过练习来弥补不足。

最后,练习成果与练习时长也并不完全正相关,还要考虑练习方法。比如用错误的方法练习瑜伽,练习的时间越长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越大,练习的人也并不会成为一名瑜伽大师。


二、“天才”是刻意练习的产物

当一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时,人们会称赞他:“他真是个天才。”或者“他的天赋真高。”

真的有人天生比其他人优秀吗?

莫扎特7岁时就可以演奏多种乐器,并能够分辨各种乐器演奏的调子,时人惊叹莫扎特是具有“完美音高”的天才。

而真相是什么呢?

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莫扎特4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演奏乐器,经过了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所以莫扎特本人或许具有音乐上的天赋,但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获得的专业训练密不可分。

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神原彩子对24个2-6岁的孩子进行了为期一年到一年半不等的音律培训,发现经过专业训练的孩子个个都能够拥有“完美音高”。

只要使用正确的练习方法,人人都可以成为莫扎特。



三、有目的的练习

下面来做个实验,请一个人以每秒1个数字的速度对你说出一串完全无规律的数字,试一试你能记住几个?

一般人大概可以记住7-9个,记忆力更好的人大概可以记住11-12个,如果说有人可以记住82个数字,你相信吗?

这是发生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学生史蒂夫身上的真实案例,他之所以能瞬间记住如此大量的数字,是经过了为期两年的刻意练习。

事实证明,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经过了刻意练习。比如跳水皇后郭晶晶,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练习跳水,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与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才在各种国际大赛中摘得桂冠。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说来说去都是时间在起作用,跟目的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再看一个问题,一个开了15年车的司机是否比开了5年车的司机更擅长开车呢?事实是,并不是。

为什么时间在这里不起作用了呢?因为他没有带着目的去练习开车技术,而是在掌握这项技术后进入“自动化”操作。

“有目的的练习”是时间与技术是否成正比的先决条件。

有目的的练习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比如“做运动”这个目标是不明确的,因为没有指出做什么运动、怎么做以及做多少个,明确的目标是“做20个动作标准的俯卧撑”。

2、专注,练习时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练习的对象上。不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俯卧撑,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和核心部位,关注身体的每一个动作。

3、反馈,练习后需要及时反馈来辨别在哪些方面有不足,不足的原因。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可以在做俯卧撑时录像,通过录像进行反馈,如果不标准找到错误原因,如果找不到可以请教专业的健身教练,直至能够做出标准的俯卧撑动作。

4、走出舒适区,这是刻意练习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做20个俯卧撑已经不成问题,开始尝试做25个俯卧撑。如果不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将永远无法进步。

总结一下,《刻意练习》在序言部分和第一章提出“一万小时理论”是不准确的。没有目标、没有反馈,只是反复做某件事,是天真的练习而非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在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成为天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132评论 4 106
  • 一、本书和作者 《刻意练习》是学习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它可以帮你理清很多关于学习中模糊的概念,甚至颠覆了一些关于学...
    雨润听潮阅读 1,966评论 0 1
  • 《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提出了一个火爆的概念“一万小时定律”,现在身边就有很多朋友标榜自己为一万小时的实践者以凸显了...
    张立藤阅读 1,351评论 0 13
  • 德拉格威尔的异类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其中提出了马太效应,一万小时定理,运气机遇在成功中的重要性,看完这本书我想...
    魔鬼的小牧师阅读 384评论 2 1
  • 忘记什么时候,和父亲说,想喝蜂蜜,市场上难买到真的,也是随口说说。国庆回家,我刚放下背包,父亲弯腰从电视柜里抱出一...
    清水小和尚阅读 2,784评论 39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