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要活用,不乱用。导图要用到生活上,不要为了导图而做导图。
如果你还没入门,先画几幅再聊。
如果你已画了N多幅,那导图的正确姿势是什么?这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内容基于实践,用导图软件实现过程的显化。
原由是侄女小学二年级,老师反馈是作文水平不够,于是她问我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想买一些作文书来学习。
这是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逻辑,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其实只要简单地买一堆类似这样的作文书就够了——“小学作文这么写”、“你离小学高分作文就差这六步”、“你作文不够是因为你不懂XXX”……【标题党YY了一些标题,如有类同,别打脸!!!】
我更多的是希望她因为喜欢而写,勾起喜欢文字的兴趣而不是为了老师在作文上批下的 “优” 、“良”……所以做了以下事情。
前期准备
在和她交流、结合自己见闻后,发现日记是一个好的方式,比起“作文满分”更具有长远意义。尊重小朋友的主见,买了一些她挑的二年级作文;我也挑了一些小学作文书和日记入门。表面上问题是“如何写好作文”,深层可以变成“如何让作文更有用”。
如何开始
当前期将书都买好,她利用暑假看了一部分(期间因为参加武术比赛,看的时间不多)
我问她买的书怎样,她回答:“好看。” 然后没有然后了?行动呢?反思如果我们没有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真会做吗?如果没有考试,我们真会认真看书吗?这就像我们现在读书,可以说一年看了100本书,有笔记吗?有感想吗?书功利性地看,至少改善生活、技能、心灵等至少一样。
这里设想如何促使行动,一天一日记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一天一篇就得到一个目标、一个动因。
我说来写一篇日记。她会卖萌“怎么写?” 就好比我们工作,领导说要一个XXX文件,我们会主动问:“有没有模板?”模板可以减少修改调整的次数,对入门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模板如下】
如何有效
本次属于个性化的教育,没有教材,也没有考核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兴趣,所以氛围是重要的。本次回家办证,在排号等候时,旁边的一家长强制性地让小孩子看书,一书甩到小孩大腿上“看书啊!你干嘛不看!……” 如果我是那孩子,阅读的乐趣早就和家长的压迫联系到一起了。老子才不看呢。
在教侄女的过程中,鼓励她说“不懂”、“不会”……从开始的模板到四要素(时 地 人 事)再到作文书举例子。说一遍,看她写一遍,看是否有达到目的,反思如何表达才到位。方法总比问题多,如何解决就看指导者的脑和心了。
如何保持
本次目的就是为了清除行动的障碍,可以说侄女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正所谓“入门靠叔叔,修行看个人”,所以先定个小目标,比如说先写两个星期,一周太短,用三分钟热度可以冲过,三周又太长。再细化目标步骤——连续7天,可以挑选喜欢的东西放在购物车;两周完成后下单。这过程同时达到“付出才有收获”和“延迟满足”。【感觉这处要有掌声、已经听到打赏进账了】
PS:以上都是和她交流定下的,这样尊重并让她学会选择。
本次内容为导图的应用实例——显化,类似于视觉笔记的方式,将思路显化呈现给读者。软件的方式清单简洁便于修改,公号回复 “xmind” 获取绿色软件,放在硬盘里,去到哪插到哪。
相关链接《小朋友日记 这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