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径效应与混响

姓名:张思雨  学号:22021212047  电子工程学院

多径效应与混响

多径效应:指电磁波经不同路径传播后,各分量场到达接收端时间不同,按各自相位相互叠加而造成干扰,使得原来的信号失真,或者产生错误。比如对于单通道来说,电磁波沿不同的两条路径传播,而两条路径的长度正好相差半个波长,那么两路信号到达终点时正好相互抵消了(波峰与波谷重合)。多径会导致信号的衰落和相移。多径效应对于数字通信、雷达最佳检测等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混响: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还有若干个声波混合持续一段时间(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仍然存在的声延续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混响,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

假设每秒钟大约发出2~3个单字,假定发出两个单字“物理”,设想混响时间是3秒,那么,在发出“物”字的声音之后,虽然声强逐渐减弱,但还要持续一段时间(3秒),在发出“理”字的声音的时刻,“物”字的声强还相当大。因而两个单字的声音混在一起,什么也听不清楚了。

由于混响则会使得不同步的语音相互叠加,带来了音素的交叠掩蔽效应,从而严重影响语音识别效果。

人耳的掩蔽效应:人耳能够在寂静的环境中分辨出轻微的声音,但是在嘈杂的环境里,这些轻微的声音就会被杂音所淹没。这种由于第一个声音的存在而使得第二个声音听阈提高的现象就称为掩蔽效应。第一个声音称为掩蔽声,第二个声音称为被掩蔽声,第二个声音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抑制混响的目的

1、混响现象会对定位精度产生影响。麦克风阵列在对声源进行定位时,混响信号过强会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2、混响现象可能会导致前面的强声音信号对后面的弱声音信号的掩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频率域的主观感觉 频率域中最重要的主观感觉是音调,像响度一样音调也是一种听觉的主观心理量,它是听觉判断声音调门...
    HiFi996阅读 4,587评论 0 50
  • “鸡尾酒会效应”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流经常发生在嘈杂的多人环境中。当你进入这样的场景时,耳中会迅速的灌入各种交谈声...
    闻思修1965阅读 9,166评论 0 5
  • 作者:冰阔落[http://km.oa.dragonest.com/pages/viewpage.action?p...
    冰阔落jack阅读 5,423评论 0 0
  • MakeNoise01 - 声音是什么? MakeNoise02 - 频率和音高 MakeNoise03 - 振幅...
    Kidult阅读 5,506评论 2 2
  • 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
    kwenzhang阅读 3,207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