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皮囊》这本书很久了,家里好似还买了一本,但由于没有被书名吸引和拖延症的问题,就一直拖着没看,单位发下这本书时在朋友群里嘚瑟了一下,朋友提示说,不要在公众场合阅读,以免流泪遭围观,当时我颇不以为然地笑笑。不曾想,却是打开书阅读的第一天,在办公室里,在《皮囊》中的《残疾》里,我无法控制地湿了眼眶。原来,打动你的,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让你不由自主的调取出自己的经历过的感受,用哭泣和泪流,跟作者、文字产生很深的共情,无法自拔。
去年年初时,远在甘肃的大娘来太原了,我对她其实印象并不深,记忆中也就回来过三四次,对她的了解很多来自我的妈妈,她的妯娌。大娘虽然生在小县城,但是上进又要强,爱唱歌爱跳舞,退休后更是报了个老年大学,学了一手好国画,前几年的我们搬新家的时候,还给我们画了一副,爸妈至今仍挂在家里。但是在年初时,突然脑梗发作,治愈出院后留下了后遗症,说话不利索了,右手右腿也不听使唤了。这次来太原,主要是听家里人说认识个大夫有个偏方,想试试看能不能治好病,停留了十天左右,然而并没什么效果,虽然她们离开时没说什么,但我仿佛看到了她眼睛里的泪花,有失望、伤心,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恐惧。
去年9月份,听妈妈说,大娘又开始画画了,用左手,看到画时我真的很是吃惊,才没多久就可以画的有模有样,看得出她细腻和执着的心。和表姐聊天,才知道是家人用爱帮她走出了最艰难的日子。生病的大娘自卑,不愿意见人,姐姐总是会让她拿起笔作画,然后拍个照片发进家人群里,再把大家点赞鼓励的话发给她看。平时工作忙,为了怕母亲惦念寂寞,姐姐总是把身边的大事小情,生活的点点滴滴发在朋友圈里,因为他们知道 ,她的朋友圈是母亲最惦记、最流连的地方。她努力的把和儿子快乐的生活发出来,就是发给妈妈看,希望她感受到她们的努力和阳光。看着大娘一天天走出抑郁,一天天开朗起来,这是她和儿子最开心的事情。看到姐姐一家并没有因为大娘的病打倒对生活的信心,真心替她们开心。
如果我们都能像姐姐一家那般,重情重义,至情至性,懂得家庭和承诺的重要性,肯去承担,愿意付出,不在意皮囊,而是关注皮囊之下包裹着的一颗心,这样,我们也许就能匹配更好地生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