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该拥有商业模式么?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该怎样理解呢?

有人说,这个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就不必有任何想头了,命中注定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什么用了,天命已经在50岁的时候注定了,命中没有莫强求啊!这不就是悲观者的论调吗?这不就是终点思维者的显著特性吗?

我理解的则是人到五十就探知了天命的秘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条古训什么时候有五十的界限?孔子55岁才开始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七十岁还在诲人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及学说,他怎么可能认为到了50岁人生就玩完了呢?

只要天体在运行,人就可以有无限的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受认知的局限,后知后觉,按照悲观论的逻辑,那就只有坐吃等死的份了,世界这么美好,需要探知的未来还不知会是如何的壮丽,为什么要给自己设限呢?为什么人生才进行到一半,就要放弃和认输呢?为什么到了五十就要停止不前、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呢?我觉得这是不求上进者的借口,是妄想享受生活赠予的伸手党的思维,为自己的无所作为寻找理论依据,别人学习进步还会被这些人耻笑、讽刺、挖苦,因为你有见识了,更会显得他们的无能和失败,况且他们还在走着几十年前的老路,唱着不变的老调,自以为是的盲目相信自己的正确和表现,只要没看见,他们就不会相信趋势,更不会相信未来。

如果五十就是终点站,那么还有什么大器晚成,还有什么智慧人生?巴菲特、芒格都是90多岁的人了,他们还对工作充满热情,跳着舞步去工作,他们将人生智慧传递给年轻人,为的是这个社会更加的美好,他们一直努力着从未停步。

以前只是跟随大众的生活模式一步步走来,别人是怎么过的,好像我们天经地义就要怎样过,“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谁谁谁的老公多有本事呀”、“谁谁谁的老婆好能干啊”、“一定要争取比过谁,别让别人瞧不起我们”等等,是不是经常挂在某些人的口上,除了比较之外,既有羡慕的成分,也有无力的感觉。直到看了听了认同了笑来老师的说法,才知道,原来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正确,你也正确,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只有你正确且独立特行,才可能有比较大的意义,以前想都没想过每个人可以思考并选择个人的商业模式,还以为那只是经商的人才会考虑的事情。

图片:学习中

一、第一种商业模式,就是一份时间只能卖一次。时代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我们这一代人是多么的担心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就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即使受到再不公正的境遇,也默默的自我承受,却不敢丢掉工作,如果好运,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在知天命的年龄,这种商业模式也会基本结束了。

二、第二种商业模式,就是一份时间可以卖出若干次。我们迎来了一个好时代,在互联网的当下以及智能时代来临的未来,有多少的机会是为有才华有积累的人准备的,谁可以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那就要看真本事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到大江大海中去游泳,更不要说什么搏击风浪了,这么说也不是说不去奋斗,而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了。

三,第三种商业模式,就是创业及投资,也就是买别人的时间。在社会转型的时期,这样的大小机会,也是多的数不清,但这个机会并不会像三、四十年前那样简单明了,只要有胆量以及没有退路就行了,现在一样有无数的坑,等着你跌进来,关键是你有没有足够的见识和判断力以及承受力,去辨识到底是坑还是机会,以及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好好地把握住机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获取知识变得这样轻而易举,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要再去问学这个有什么用,尽管保持一颗无知的心,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保持一颗年轻热情的心,为生活赋意义,为自己赋能,学会制造惊喜,什么时候都不晚,就像孔子所言自己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直到收获一个精彩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你仅是简单地将此书定义为专业化的高级鸡汤也无妨。那么我也简单地告诉你,你只是个得了病都不知道病源和症状生物。 ...
    泰小侠阅读 252评论 0 0
  • 我是没有看到深度——平等 自由 博爱的。。。羞愧中。。。 我看白的时候看到的是苍凉。。。 再次自问到底什么是爱?。...
    风筝2017阅读 4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