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我忘带跳绳了,下午有体育课,你快点给我送来……
妈,我音乐书落家里了,快点送来,要不老师该批评我了……
妈……
开学不过一周的时间,晴妞的各种求援电话就把Q妈折腾的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苦思冥想,怎么帮这个小迷糊记住这些应该记住的事情呢?
Q妈决定,把这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教给晴妞,那就是“记事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无比的正确。
而且对于初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明确自己的所有任务,合理安排完成顺序、预估时间,也是学习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引起她的兴趣,Q妈特意准备了一个小巧可爱的卡通猫造型本。
之后,又认真的教会晴妞使用方法。
首先,在页首写上当天的日期。然后,把老师交代的作业和事情一项一项分别写在本子上。某些重要的事情还要用重点号标注一下,比如交钱,参加征文比赛等等。
虽然,学校很快就开通了家校通,老师会随时把作业和事务发到家长手机上。
但是,晴妞还担任着班干部和课代表的职务,常常要去教导处开会。
学会了用记事本记录大事小情的她,开始习惯将会上内容记在她那个小小的本子上,回到班级再写到黑板上传达给同学们。
一段时间下来,小迷糊出的纰漏越来越少了。
而且Q妈还发现了个新情况。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晴妞也会习惯性的把记事本放在旁边。每写完一项作业就在记事本上相应位置打个对号。
这样子写作业,漏写忘写的现象也就很少发生了。
2、
某天去超市,Q妈忙着换衣服,便要晴妞写一份购物清单。Q妈说了要买的一些东西后,让晴妞把自己要吃的食物也写上。
到了超市,推着购物车,穿行在货架之间。Q妈打开晴妞的这份购物清单,立刻笑得直不起腰来。
只见才读一年级的晴妞,碰到不会写的生字,都是机智的用拼音和图画代替。
于是,满纸密码一样的文字图画组合开启了Q妈的笑神经。一路走,一路边读边猜边笑边选。
一直到走出超市大门,Q妈仍旧笑不可抑,晴妞皱着眉头,满脸迷惑不解歪头看着Q妈:“我写的都是中国字好不好?至于笑得这么疯狂吗?”
Q妈两手拎着袋子,只能忍着笑,眯着眼睛连连点头:“对对对,我都能看懂,你太有才了。”
晴妞无奈的摇摇头,选择专心的对付手里的小烤肠。
从此以后,晴妞很娴熟的安排自己的各项事务。听写词语用磁带录音放音,检查作业用草稿纸演算。
Q妈只要在作业本后边签名即可,根本就不需要做伴读小书童。
同时,由于晴妞明白自己的作业量,而且Q妈不会额外安排任务。写完作业的晴妞就可以看书,看动画片,画画,听故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她的作业完成的很快。
到了五六年级,课业开始加重。周六周日还要练习钢笔字,背诵古文诗词,写英语补课班作业,听磁带背诵新一课文,有时还要写日记或者学校留得作文。
晴妞便会在早饭后,安排一张日程表,把所有事情按序排列,在中间穿插听音乐、运动休息、吃零食等内容。
然后,就自得其乐的忙碌起来。
Q妈会尊重她的安排,只是在有突发状况时给她提前通知,以便她能调整计划。
3.
记事本的记录只是在盘点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则是,通过这种盘点,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梳理。
当她懂得,只有快速高效的完成既定任务,才能更开心无忧的去游戏玩耍。她自然会合理规划时间。
而不是妈妈陪伴写作业,从饭后到夜深,大人孩子都苦不堪言。
父母常常关注孩子学到了多少可以量化的知识,却忽略了那些更加重要却无形的能力和素养。
其实,真正应该让孩子学习的是自立自尊的人格和自强自省的品质。
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假手他人。自己的未来自己去创造,不随波逐流。
这样的精神独立才能培养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而不是啃老的巨婴。
也才能让父母放心的放手,笑看长大成人的她融入社会,成长成功。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的眼光与意识超前,更需要从小开始,坚持不懈。
无论是小闹钟叫起床,还是记事本日程规划,都是Q妈用心思考后,选择适合晴妞的方式方法。
记得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说过一段非常好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给孩子翅膀,教会她飞翔,挥手送别,任她去那广阔的天与地自由的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