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夜里,熄灯后,四下安静的卧室里突然传来小声的哭泣声。循声找去,是躺着准备睡觉的妹妹,在偷偷哭泣。
“妹妹,你在哭吗?你怎么了?”一晚上都挺开心的妹妹,怎么突然哭了?
妹妹一边哭,一边小小声问:“妈妈,我明天可不可以不去上学?我愿意在家帮妈妈做一切家务,就是不想上学。”
我心中一惊,尽量温和地问她:“你先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为什么不想去学校?发生什么事了?”
妹妹被同桌“告老师”了,同桌说被她踢到脚,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告老师被她踢了。妹妹被老师批评了,然后被调换同桌,老师还说,如果再被告老师,就罚他们到讲台上坐。
妹妹说她没有踢同桌。
被自己喜欢的老师批评,妹妹难过;调换同桌后,离自己好朋友远了,妹妹不开心;最可怕的是,要是被罚坐讲台,会被同学笑,这让要强的她很焦虑。几种情绪交织之下,疏解不了,想到第二天还要去学校面对,她难受地哭了,不敢去面对,不想去学校。
“妹妹,妈妈知道了,明天你可以不去学校,妈妈给你请假。”
闻言至此,妹妹像卸下心头重担,整个人释怀放松,转身就沉沉睡着了。
无论具体情况是如何,孩子的情绪需要先被认可和安抚,先好好睡觉。
第二天一早,我向老师请假,说明大概缘由。
不用上学的妹妹,在家特别雀跃,情绪饱满,精神头十足,陪妈妈做家务、玩玩具过家家、做课外练习……我能感受到她满满的快乐。
我问妹妹,明天去上学吗?
她开心地笑着说:“去!”
暂停休整一下,积蓄力量,再去面对,这样也挺好。
妹妹说,我给了她惊喜,她没有想到我会同意她不上学。
我说,我听到了她的话,感受到了她的感受。
当天,和老师做了沟通,了解“被告老师”具体的情况,向老师反馈了妹妹的反应。老师第二天与妹妹做了简单沟通,安抚了妹妹。妹妹释怀了许多。
请假在家的那天晚上,开心了一整天的妹妹睡前想起第二天要上学,依然会焦虑大哭。爸爸和她做了很长时间的沟通,也让她充分的哭出来,说出她的感受,再做引导。最后她接受了第二天去上学。
第二天清早,忐忑的我叫醒了忐忑的妹妹。两人互相妥协,今天去上学,但是下午不上学校兴趣班。妹妹说,这样就可以多些时间在家“陪妈妈”(借口,其实就是不太喜欢上这课)。最后,妹妹同意去上学,我同意她不去兴趣班。
看着她走进校门,我松了口气。
下午接她放学,妹妹一边蹦跳一边说:“好像上学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害怕”。
我又松了口气。
后记:公立学校班主任老师,除了主课教学,还要面对40来个孩子在校的一切琐碎事情,要和40个家庭沟通,还有学校交办的各种事务,说千头万绪不为过。但如果孩子有什么特殊情况,家长依然要主动和老师充分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特点,以获得老师的关注和理解。
因为妹妹一年级的时候也出现过不肯去上学的情况,且不止一次。这曾让我备受打击,不能接受,因为她不上学的原因,在我看来过于简单、不值一提。后来学着站在她的角度去感受,去溯源学习了解她会出现比一般孩子更敏感的表现的缘由,从心里接纳她的现状,理解她的感受,回应她的需求,看到她的进步和成长,给她鼓励和肯定。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一次,我正式约了老师面谈,一是为了解决最近事情对孩子造成的焦虑。二是把孩子具体情况告知老师。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能更好的理解和关注和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