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开窍于目,是真的么?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的经典论述之一,目属五官之一,司视觉,具有视万物、察秋毫、辨形状、别颜色之功。中国传统中医学认为,眼睛虽然只是人体的一个局部器官,但是它与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

之精。”这里,眼睛不仅是看事物辨颜色的人体器官,还反映着人体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精气旺盛,眼睛也就视物清晰、神光充沛;精气不足,则脏腑失调、气虚肾亏,无法贯气至眼睛,最终形成近视等眼部疾病。而人体能否保持充沛的精气,则与肝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肝开窍于目,《灵枢》谓“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元代倪维德眼科名著《原机启微》谓“……故肝受剋,而目亦受病也”,提到肝脏与目的生理、病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均说明目除了与肝脏密切相关外,与五脏六腑也通过经络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北宋《太平圣惠方》所述: “明孔遍通五脏,脏气若乱,目患即生; 诸脏既安,何辄有损”。

    《内经》曰“肝开窍于目”,足厥阴之脉连目系,所以目与肝经最为密切。但“诸脉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虽与诸经、脏有广泛联系,而与足厥阴肝经最为密切,故凡论“目”,莫可忘足厥阴也。

《灵枢·经脉》曰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胕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所以,肝的经脉上联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脏贮存极为丰富的血液 ,靠肝的疏泄功能来调节和输布全身。故《内经》曰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血的作用之一是营养眼睛 ,保护视力,所以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由于肝与目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而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目上反映出来。肝血充足,则双目有神,视物清晰;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可见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可见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可见目斜上视等。所以凡目之有疾,常调治肝足厥阴,此谓之求本者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五官之首,保护眼睛就是善待自己,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中,有80%是靠眼睛获取的,所以一定要保护好眼睛,中医理论“肝开窍于目”,可以有效指导对眼睛进行保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03评论 0 33
  • 论人法于天地 [原文]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地有四时五行,寒...
    天一书社阅读 11,878评论 0 18
  • 游西湖 (新韵) 莲叶接天湖碧绿, 柳烟袅袅漫心房。 断桥未断情丝乱, 何处娇娘邂逅郎? 注:诗中的娇娘指白素贞,...
    金赛月阅读 4,457评论 8 14
  • xxx is not in the sudoers file 的解决方案 1. 进入root 账号 1.在当前用户...
    老鱼ooo阅读 812评论 0 0
  •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说虹猫蓝兔七侠传与喜羊羊灰太狼涉及暴力被禁播。 说有八岁的孩子为救喜羊羊拿起砖头像电视砸...
    冰冻你的心阅读 4,7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