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想想高中那时,自认为是个文艺青年,每天都要写几句悲情,那时候秋天总是萧瑟的,像一个收集悲情的垃圾桶一样,一到秋天,都要应景的假装很悲伤。
后来大学了,看了些许“干货”的书,认为人生不应停留在林黛玉,摇身一变,成了愤青,于是乎,朋友圈、空间,多了很多热点评论,以为在指点江山,多么自由,多么痛快。不屑于任何事情与人,自认为才高八斗,前途不可限量,就这样,直到大学毕业四处流浪一年后,考到了行政单位上班。
有人说,小时候我们在学说话,长大了却要学会如何闭嘴。上班后,我的朋友圈再没有那些愤青之言,即使憋的难耐,最多也就是借景抒情。朋友们说,我写的越来越难看懂了,是阿,我只是不想让别人看懂而已。
上班两三年,我经常和朋友们讨论生活的意义,我好像再没了那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气了,相反,我越来越觉得,人的一生,不应把自己陷入痛苦的无限欲望中,而应想着如何把眼前的生活经营好。这的确是碗心灵鸡汤,可这碗汤喝起来,并不那么可口,尤其是在物质上、地位上,会觉得在这些社会的必需品和社会的游戏规则中,如若站的太低时,你是根本不会幸福的,大概知足常乐,应该是指中产阶级以上的那些人吧。
现在,我仍旧在这些事情上有所迷茫,不过,相对于那些会沉默的人,我更佩服那些会说话的人,这可能就是社会运行的游戏规则吧,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加入他人的游戏中,或者自己创造个游戏吗?而对于我们社会底层人来说,恐怕也是别无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