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2、人的发展的六大规律及教育启示:

1)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人从出生到死亡,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教育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可拨苗助长、陵节而施。

2)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心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二是身心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教育要抓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发展效果。

3)人的发展具有互补性:人的生理功能之间或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如耳聪目明、身残志坚等。----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4)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以及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如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教育要按年龄分阶段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不可将儿童教育成人化。

5)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在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教育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其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同的发展水平进行因材施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6)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教育要把学生看作是复杂的整体,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完整和完善的人。

3、关于影响人发展因素的三大理论:

1)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和人的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及观点:(口诀:孟子复活,逊高歌)

孟子:性善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力量;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高尔顿:优生学代表人物;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及观点:(口诀:外婆寻找落花生)

荀子: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化性而起伪,用礼义法等引导人向善。

洛克:白板说。知识、观念、原则均是后天通过经验获得,经验是外界事物通过感官进入心灵的结果。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斯金纳:强化、惩罚、消退

3)因素相互作用理论:人的发展是内外因素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的主观能力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4、影响人发展的四大因素

1)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续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或训练,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2)环境:泛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逢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级与阶层中生活的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品德、才能与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文化和社会阶级与阶层的烙印。);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社会关系影响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内容。);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分为被动接受和主动选择。

3)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表现和条件)

a.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有四(三有教师控制很全面):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了人发展的方向;2、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师来进行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更好;3、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给人的影响更全面、系统和深刻。

b.起主导作用表现有四(延规范,速个性):1、可以根据社会对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3、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个性的功能。

c.起主导作用的条件有三(一规律二矛盾):1、只有遵循人身心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违背,则是摧残;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3、要正确处理教育和遗传素质、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发挥各因素的作用,使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