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慢性子

我是一个性子特别急的人,遇事不冷静,一句话对上导火索瞬间燃爆怒火,直接拍凳子急得跳脚那种。

快过年了,过完年我就踏上二六年华这条花式小道了。想着在2015年的尾巴上憋个大招,因为已经好久好久忙东忙西顾不上专心致志地把思绪排排版码个文了。天天一点一点往外挤牙膏也不是个事啊,干脆杠上大型生产线,一次性给挤一车牙膏,用不完收好当库存。不过平安夜深受花式虐狗其害,大概也是憋不出个什么大招来的,就当我续杯工夫茶陪你唠唠嗑呗。

刚好最近事情蛮多的,加上我这容不得自己慢吞吞拖沓的性子,就想到跟你们说说这件事。

我说我是急性子估计没什么人信,因为我是外在慢性子。

我特别羡慕那些无论遇上什么事情都一脸淡定,似乎就算世界崩塌都能运筹帷幄的人。

而我,只要手头有事就恨不得跑起来,噢不,应该说飞起来比较恰当。

后来,我诚意满满地学着无论心里多着急、有多么想要飞起来去做一件事都只把焦急保留在心里,所以,我看起来大概越来越像我羡慕的那些时时一脸淡定的人吧。

我上网搜了一下,找不到谁提过这个词,不过我觉得,这一定是一个好词。

我说的外在慢性子,前提是,内在急性子。

首先,你要有一颗风风火火热切的心,千万不能与拖延症沾半点边,然后呢,在这把大火旺过之后,懂得控制火势让它循循燃烧,梳理条序稳步清晰地去完成这件事。

这是疯狂中把持住的理智,更是理智时挥洒出的疯狂。

亦动亦静,能屈能伸,高效至上。

熬一锅好粥,绝不能缺乏耐心,若急于取下安全阀,功亏一篑想必是在所难免的。

“及时”固然要紧,但也要掌握好时间的控制,每一件事情都有其界定的时限,凡事没有绝对,但是“恰当”却是相当重要的。

你会发现几乎每一座闭门的电梯门口等候的那些人,都焦躁反复地按着那个开门按钮,可是那个按钮分明就已经是亮着的了,费力且无济于事的举动为什么如此频繁地发生,是强迫症发作,还是急性子外露?

看着喜欢的作家几乎每天一篇文无间断地更新,除了打心底里深深的敬仰和佩服之外,会觉得特别着急啊,想要写点什么东西的自己却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出一篇文。可是,着急本身是赶不了进度的,着急并不会使事情好转啊。

然后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才能出一篇文,分析原因如下:

一、除了写作,我每天有两份固定时长的工作要做,白天+晚上;

二、除了工作和日常家务,我每天有两件非做不可的事情要做,写日记+练习左手写字;

三、我不靠写作赚钱养生,不过我得先赚钱,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才能让自己有闲暇有心情有空间去写作。

除却工作时间和课余时间,我几乎很难再挤出完整的大片时间来写作,我的灵感来自每一次上班途中、回家路上、吃饭咀嚼时、清洁洗漱中,来自每一次下楼梯的空档、抬头喝水的片刻、睡前辗转的恍惚,甚至是眨眼、呼吸、咳嗽、打哈欠。

每一次灵感突然造访,我都会格外珍惜,脑海中出现的那句话都会被我不停地重复叨念,直到我空下手把这句话记下来。

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写点小东西,是初三那年某一次考试的作文得了全班最高分,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到现在我仍非常感激,因为我是一个特别需要被肯定的人。初三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慈祥的爷爷,他的用心或者无意中对我只言片语的认可,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我为写作崛起热情的动力。

以前经常急着交稿,匆匆读过一遍觉得通顺了就保存关闭发出去,然后过后经常会发生诸如“我觉得如果换一个词或许会更好,或者再加一个观点会更具说服力”之类的“事故”。

后来呢,也渐渐明白,其实,急着交稿的本身,是迫切地想要完成这份稿件。那这样说来,既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就更不应该一味地只追求时间上的迅速了。

很多事情,都需要静得下心才沉得住气,需要稳步才能把风景看清晰。

外在慢性子,是你要意识到“着急”本身并不起任何作用,推进不了事情的发展,所以干脆摆好心态,悠着点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先看两则小故事: “从前,有一县太爷和三个衙役,三衙役性格各异--急性子,慢性子和贪便宜。 一天,县太爷受一乡绅邀...
    王淦阅读 27,600评论 0 1
  • 网络中四 1月10日 持续分享第181天 成果问句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咨询一开始会使用的技巧,以理解当事人的来谈...
    xfsunshine阅读 455评论 0 1
  • 一是没有谈一场校园恋爱。 二是没有享受过被一个男生追很久很久的感觉。 三是还没有找到一份热爱的事业。 四是没有拿过...
    诗水年华阅读 205评论 5 0
  • 请看一件案例: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主权意识”。每次朋友或邻居家孩子来我家玩,想要玩我姑娘的玩具或蜡笔,我都会说:...
    听雨聆声阅读 85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