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很无知的阶段,在知乎上问过一个比较白痴的问题:“交互设计(师)有存在的必要吗?”现在我想尝试给自己一个答案。
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的功能区别:
从大方向来讲,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无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产品的走向,分细了说,我觉得其实两者考虑略有偏差。
产品经理优化产品的考虑点有2个:
-1.需求来源:运营&上司&经验(自我思考)
理想化来说,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对待一种品类产品有一定的敏感度,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握市场、把握用户,是个实实在在的战略家、指挥家。然而不是每个产品经理都是张小龙,也不是每个平台都是腾讯微信。创造力薄弱这一环节,使得产品经理通过经验来判断新增功能的可能性较低。
在这个基础上,产品经理实则是获取需求、筛选的职能。获取的需求并不是所有都是合理的,所以产品经理需要通过他的经验、有时候的确是猜测的捕捉功能点、筛选功能点。所有功能在经过过滤之后,才有可能走上正式开始实现的道路。
-2.分析依据:数据,数据还是数据
产品经理的职位特点,让我不得不认为,其实他们是一群老板招呼来提高数据的工具,提高数据无非是留存、日活、新增、转化率等等。那么老板提高数据的意图也就明显了,融资嘛,赚钱嘛!
那么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真的存在一定价值,就跟他个人分析数据的能力有关。准确灵活的利用数据,的确是一件非常让人佩服的事情。所谓分析数据,如果仅仅是说画张表格、看看趋势,这应该都不算能力,这应该算是本能。产品经理的特点更集中的体现在数据与产品的结合。我深刻的折服于这一点也是由于最近的产品会议上我们产品经理的一些分析。
就比如,我们公司做的是一款健身app,从数据上看平均次日留存38%,可是到7日留存就只有16%,在这一周慢慢继续流失了22%的用户,而且这个数据距离20%的目标不得不说有些差距。毕竟作为一个反人性的工具,越往后数据要增长的难度也就越大。现在要针对长期留存这个问题做产品功能上的优化,产品经理提出了必须设立短期目标这个观点,从数据上来说,这个点相当具有说服力,减肥作为一个长期项目绝对是会在任何的一个环节上中断的,设立短期目标只是表面性的减短这个周期,但是却能让用户体验上减去很大一部分压力,甚至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就像减肥人士往往对2周瘦10斤这种标题很感兴趣一样。短期的既得利益的吸引力肯定高于长期的滚雪球。而且这种短期利益的获得会更容易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信任度。不得不说,从数据这个方向上思考产品功能上的优化,往往是说服老板、同事的有力手段。即使,可能这还是不能拉回这部分用户,毕竟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懒。
交互设计师(UED)优化产品的考虑点只有1个:用户
交互设计师,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er(用户体验设计师),顾名思义,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用户,从产品的体验、从产品的使用细节。交互设计师的常用手段无非两种。
-1.用户调研
细致的产品,在理想情况下,必然有一个阶段,叫做用户调研,以此确认persona。用户调研可以很全面、透彻的了解用户需求,甚至与这个阶段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需要一整个团队来配合,需要心理专家来评测用户调研的可信度,这一过程乍眼看简直像是在算命,玄乎的很,其实也是充满了逻辑思考、可行性测试等一系列理论支持。
正式由于这种耗时长、投入大的原因,创业公司无法提供此资本。国内创业环境中的UED,在初期的作用并没有那么高,因为产品本身没有定型,功能没有没有完善。这种时期的创业公司往往不愿意投入这些人力、物力来做用户调研、形成用户模型。这就有了第2种手段,也是最常见的手段。
-2.经验
经验手段的使用,使得这阶段的交互设计师更加容易于产品经理的职能混淆。交互设计师在经验上作出判断,你会经常听到他们说“用户交互上更xxxx”,谁能确定呢。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主观判断,这就对交互设计师的经验值、敏锐度要求很高呢。
产品在确定功能、优化功能的过程,就是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互相拉扯、互相协商的一个妥协过程。实际操作上,可能产品经理的优势会更大,毕竟数据才是最终说话的,商业是需要数据支撑的。
然而,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绝壁是具备了上述所有技能,既是一位数据分析大师,也是一位交互设计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