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是艾小羊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2019年只剩最后7天了;曾经的国民综艺《爸爸去哪儿》也播到了第6季,改名叫《一起出发吧》。
因为节目改成了境外播,我一直没注意。前两天一个搞儿童心理学的朋友强烈建议我看一下。
“就《欢乐颂》里的小包总你知道吗,我感觉他儿子快被他毁了,你赶紧看看。”
作为视娃如命,觉得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国家未来的老母亲,我的天线噔地一下就竖起来了。
有人敢毁我们的娃?打他!
结果,三集节目刷下来,想冲进屏幕打杨烁的欲望,基本把我憋出工伤了
1 杨烁儿子叫杨雨辰,今年7岁。
杨烁一开始就在节目里说,他跟儿子关系不好。他认为儿子性格内向,从心里排斥他这个父亲,在他身边呆不过10秒。
而他自己,既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个爸爸,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玩。
杨雨辰也说,爸爸在家的时间不多,自己也“不太喜欢”爸爸在家。
杨烁自称参加这档综艺,是想改善亲子关系,希望儿子最后觉得,这个爸爸还不错。
杨烁的态度,听上去很谦虚,也挺让人感动。但至少从目前更新的节目来看,结论应该是:
有些父亲陪伴孩子少,是孩子的幸运。
2
节目组选择的目的地是稻城亚丁,在青藏高原东部,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孩子来说,体能上是个挑战。
刚到往宿地,杨烁就给杨雨辰来了一个下马威。
儿子下车的时候,杨烁命令他回去再走一遍,因为他没有按照杨烁的行走方向下车。
对于这个弹幕都在骂杨烁有病的指令,羊哥动用了全部智慧和善良,才明白杨烁应该是想教给儿子一个安全常识:无论什么时候,下车要记得从车尾走,以免汽车忽然起动,造成意外伤害。
这个常识,应不应该告诉孩子?讲真是应该的。
问题是杨烁的方法不对。他完全可以跟杨雨辰解释从车头走的危险性,而不是命令孩子照他的路线再走一遍。
三期节目看下来,发现要求孩子重复同一个动作,是杨烁式教育方法的精髓。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鞋子不合脚,杨雨辰走路有点内八,杨烁逼他脚尖伸直,重新走一遍。
这个操作也很谜。如果孩子是习惯性内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家慢慢改呗;如果孩子是因为鞋子不合脚内八,更没有纠正的必要了。
这些行为里面,其实有一个心理学动因:相信孩子的父母,选择沟通和理解;不相信孩子的父母,选择训练和命令。
训练,就是命令孩子重复某种动作,做得好,给甜枣;做不好,给巴掌。这种方法,马戏团训兽师最擅长。
杨烁对杨雨辰发送命令的密集程度,也令人窒息。
仅仅在下车的几分钟内,除了让孩子重走了两遍,还命令他扣好衣服,背好包。
这么来来回回折腾儿子,耽误了时间,转头又抱怨杨雨辰:快点,所有人都等着你。
更魔幻的是,在去房间的路上,杨烁又三次威胁杨雨辰:
1. 杨烁问杨雨辰,你能不能快点?杨雨辰已经说能了。杨烁还是补了一句:“不能我再让你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2. 进门前,杨烁对儿子说,如果先让我进门槛,就从头再走一遍,吓得杨雨辰赶紧往前跑;
3. 上楼梯的时候,杨烁再次说,如果先让我踩到(房间)门槛,咱俩从头再走一遍。
作为观众,实在不能理解杨烁为什么非要威胁杨雨辰去拼这些在大家看来毫无意义的事。
杨烁的自我心理按摩是,他做这一切,是为了把杨雨辰培养成男子汉。
我查了一下,杨烁是1983年生人。作为80后父母,还如此执着地实行男女差异化教育,感觉是时候推荐杨先生多看看我们公号的文章了。
3
杨烁对杨雨辰做的很多事情,让人忍不住觉得,最需要被教育的不是儿子,而是老子。
选房间的时候,杨烁选了1号,杨雨辰想选5号,后来两人决定去5号房。
按说,这是一个共同决策,不能怨孩子一个人。再说了,总得有人去远一点的房子,为什么不能是你们呢,吃多大亏啦?
然而,当得知5号房最远的时候,杨烁一路上不断抱怨、责怪、打击杨雨辰。
不知道这是亲子旅行节目的观众,可能以为杨雨辰手滑,自家买别墅的时候,选错房号了,老爸也这么火大。
一边说,希望儿子像个男子汉,一边因为房间路程远,就不断抱怨,像吃了天大的亏。
都说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知行合一,孩子更容易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杨烁这种行为,打个比方,就是刚在家教育孩子要大度,一出门就因为仨瓜俩枣跟邻居打架,你让孩子怎么理解“大度”这件事?
但你要说杨烁不以身作则,好像又不完全对。
有一期,杨烁打了一盆热水给杨雨辰泡脚,节目组认为“杨烁化身暖心老爸”。
但杨烁自己的解释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让儿子明白感恩,学会给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打洗脚水,觉得如果这样,“他们对他那么多年的付出,都觉得值得了”。
我要是节目组,会选择给这盆洗脚水来个特写,配文——孩子别洗了,你将来还不起。
我没生孩子前,在朋友的心理工作室做见习。一个患抑郁症的高中生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当我了解到父母对我好,都是为了让我长大回报他们的时候,我就无法再面对‘爱’这个字。
什么是爱?他们从没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硬塞给我100万,让我还200万,我到底算爱情的结晶呢,还是他们一时冲动制造的生产工具?”
后来选择生育,我一再告诫自己,养育的过程,就是回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要生孩子。
杨烁可能觉得自己给孩子打洗脚水,是以身作则。然而,他所谓的言传身教,维护的依旧不是孩子的自尊、自信,而是他所认可的、成人世界的古老秩序。
4
在节目的前三期,杨烁将封建大家长的自私、自我、自大,基本上按最优质的“剧本”套路走了一遍。
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父子两人好不容易爬到5号房,登高远望,风景这边独好。
杨烁问儿子,美不美,儿子说美,值不值,儿子说值。
我几乎以为他要告诉儿子,“凡事有得有失,不要计较一时得失”这种人生真理,没想到杨烁气急败坏地咆哮,那你再跑得更远点,更值得。
相信杨雨辰,面对这个负能量爆炸的成年人,已经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了,但还没完。
杨烁继续问,你下次选几,杨雨辰唯唯诺诺地说,选1。
你以为这是正确答案?too young!
杨烁继续发脾气:下次1号更远。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脑袋都炸开了,作为自认洞察人性的老司机,我竟然一时半会也给不出这孩子正确的答案。
晚上睡在床上,我还在琢磨这事儿:杨烁为什么如此生气,他想要的标准答案到底是啥?
最后我终于琢磨明白了,正确答案是:听爸爸的,爸爸选几,我就选几。
当父母拼命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躺着是错,站着是错,连呼吸都是错,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你没有选择的权利,我让你躺你就躺,让你站你就站,让你呼吸,你才能呼吸。
唉,夜总算没白熬。然而,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再次感受到弹幕上无数网友所描述的“窒息感”。
5 杨烁有原生家庭阴影。
在星月私房话里,他说自己是从小被打到大的,打的程度是“搁现在我都能告他”。
他形容父亲:“很多事情他是在冤枉我,他是用他的这种想法,来评价我的。”
但现在看杨烁上节目,对待儿子,几乎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进行打击和控制。
很多成年人的悲剧,是在无意识地重复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真心希望杨烁通过上这档节目,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意识到这个问题。
只有他自己真心想走出来,原生家庭的魔咒才不会代代传承。
节目的弹幕上,有人说杨烁是PUA高手。他用洗脑、打击自信等方式,对杨雨辰实施精神控制。
讲真,PUA是个新词,但父母对子女疯狂打击、实施精神控制这件事儿恐怕有几千年历史了。
甚至很多80后、90后,都能从杨烁身上看到自己爸爸的影子。他们是孩子童年的阴影,少年的阴霾,成年的阴魂。
这种典型的霸道总裁式老爸,自己都没有建立独立的人格、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与稳定的三观,自然很难给孩子做这样的交付。
听话、感恩、回报,是他们所能够理解的好孩子的全部。
而用这种方式培养的孩子,恰恰是武志红老师笔下的“巨婴”:依赖于他人的指令,失去自我、为别人而活。
爱,真是个技术活儿。不是想爱就能爱;不是你到了一定年龄,就有本事当家长。
爱的基础,是同理心。
先学会设身处地,想想孩子的感受,再去考虑什么家国情怀,知恩图报这种大命题。这一步都迈不出去,可不就是一个油腻的成年人嘛。所有的油花,都是“自以为是”这口锅炸出来的。
END
●艾小羊。复杂人生的解局人,品质生活的上瘾者,专治各种不高兴。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公众号: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个艾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