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内容是:记忆的加工模型和深度加工记忆的方式。
首先,记忆,就是我们可以记住什么不能记住什么,它的本质就是“存进去”和“取出来”这两个动作。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信息(或知识点)进行深度加工,实现往我们的长期记忆存入一些东西,到需要的时候能快狠准地的调取。
其次,深度加工记忆的方式“西施橙汁”:第一,精细化加工,主要包括:视觉形象化,联系自身,复杂化思考;第二,测试,主要包括给自己出题,增加回想难度;第三,生成,主要包括交给别人听,写作;第四, 组织,通过大纲,框架图,概念图实现知识的串联。
❤感受:
这节课最令我心动的地方是,老师通过一份笔记去深度加工了知识点,其中包括用图对书籍框架做梳理,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对知识点的理解做测试等,真正实现了书里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反思:
这种笔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而是心灵上的震撼。那些被我如获至宝收藏到文件夹里的文章,课程,笔记,事实上,收藏完了就是真的完了,今后再去打开他们的几率少之又少。还有那一本本花了心思看完的书,花了时间做的知识卡片,如果你再问我,上面都说了什么,几个月后,我根本想不起来了。所以,对知识的深度加工显得尤为重要。
1、记忆并不可靠。想要对知识做深度加工,先得知道知识在哪里,存放在哪里。
2、工具非常重要。选取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样的记录体系,影响着笔记的质量,也影响着笔记的调取,从而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
3、向学习要结果。之前的学习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感觉不停地在学,事实上没学到啥,今天开始要向学习要结果,确定目标,同时输出结果。
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今天的目标:学习《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选取其中一种笔记术(16格笔记术:16格笔记术分4步骤:提出问题-》抽取16个关键词-》筛选3个关键词-》整合为1条信息),给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一份笔记,完成“可以存入,方便提取,有自己思考,有行动步骤”的课堂笔记。
行动:
1.提出问题,选出16个关键词
提出问题:如何在15钟内完成本节课的笔记,这份笔记既能够体现整堂课的精髓,又可以“掌握并且运用其中1个深度加工记忆方法”形成操作路程后可以为下一份笔记提供记录模板。
抽取关键词:
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视觉形象化
联系自身
复杂化思考
给自己出题
增加回想难度
教给别人听
写作
大纲
框架图
概念图
思维导图
2、筛选3个重要的关键词,总结为“煮妇的轻断食”
工作记忆:我的冰箱里放着哪些食材
联系自身:用食材做一顿轻断食晚餐
教会别人:如何烹饪符合别人的口味
3、整合为一条信息,输出笔记(或将给别人听)
我今天听了第五课《深度加工和记忆》后,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一节课的干货这么多,我如何在15钟内完成本节课的笔记,这份笔记既能够体现整堂课的精髓,又可以“掌握并且运用其中1个深度加工记忆方法”,让马上可以用起来,形成操作步骤可以为下一份笔记提供记录模板。
我思考的结果是:
1、笔记格式:提出问题-》抽取16个关键词-》筛选3个关键词-》整合为1条信息
2、我记录的结果:记忆的深度加工,就好比是一个煮妇根据冰箱的库存去做菜。
首先,工作记忆,就好比是煮妇要知道冰箱有什么菜
其次,联系自身,对菜进行加工和处理有很多方式,煮、蒸、炒、煎,但是煮妇考虑到现在在减肥,所以就选择了做一顿轻断食晚餐。
最后,教会别人,煮妇的闺蜜问起,你是怎么吃成一道闪电的,煮妇可以1,2,3步带着闺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