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的死亡设计

这周奇葩说的辩题是“该不该鼓励绝症病人”,两方不断地从亲身的故事、爱的价值、生命的质量来说该不该鼓励身患绝症的亲人继续坚持下去。

而我要说的是,如果我有亲人身患绝症的话,我更愿意为他设计如何死去,而不是鼓励他活下去。

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半死不活”的人,在以前身患绝症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死,要么活,现在出现了大量依靠医疗技术维持生命体征,延续生命人。但是,从设计角度来看,这却是现代医疗服务最大的弊端。作为直接与人接触的一个服务体系,现代医疗服务的中心是疾病,而不是以人为中心设计的。

大部分绝症病人的痛苦不是来自痛苦的本身,而是来自治疗的过程;死亡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恐惧也不是在死亡本身,而是来自死亡的过程。他们最终选择拔掉冷冰冰的医疗设备不是因为看透了人间的一切、看开了人世的冷暖,而是无法忍受被目前医疗状态所折磨。

他们,仅仅是在与世隔绝与苟延残喘中做出了一个更舒服的选择。

我们在身患绝症后无非会面临的两件事情,一是不可避免的痛苦,二是不可避免的死亡。

一方面,不可避免的痛苦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的医疗服务中心,在针对绝症患者时,医生需要更多的同理心,而不是以治愈疾病为最终的目的。应当多关注哪些措施是人无法承受的,可以去改变的。而不是以治疗效果为优先级。对于家人来说,失去是一回事,而后悔是另一回事。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死亡,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舒适感、没有负担、不对爱人造成负担、内心平静、有精神归属的死亡。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但是绝症患者知道,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多了一次对于人生不一样的设计与规划。这种对于死亡的设计,把生命的不安转化成无机的稳定性,可以让绝症患者更舒适地面对死亡。

我们可以选择的再也不是坐以待毙,而是让死亡变成一场逐渐走向高潮的华丽乐章。


最后,今天永远是你离死亡最远的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