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朋友安利了「网易美学」app 给我,它是一个美妆社区。恰好自己最近在研究社区类产品,有机会观察一款 app 如何从零开始生长。在体验了一天后,大致搞懂了它的产品模型,由于自己并非美妆核心用户的这一劣势,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体验产品功能,因此这份产品分析报告预计会分为三篇来写,第一篇会先从产品架构上着手,对它进解构。
基本元素
网易美学以 SPU 为隐性内容,所谓 SPU,通俗来讲就是商品。除名称外,它的核心属性包括品牌、分类和产地,还包括公司、参考价格、发售日期、产品介绍等更多属性。并设置了方便的报错入口。针对某种商品,用户可以有三种操作:长草、添加到合辑和写心得。另外,用户还可以关注商品的三种核心属性。
网易美学以心得、合辑为显性内容,用户可以自行创建多个心得或合辑。
在浏览其他用户的心得时,可以点赞、评论或转发到自己的 timeline 中,形成一条动态。针对写心得功能,网易美学采用了结构化的编辑器,分为六部分:选择商品名称、评星、文字评价、添加图片、添加价格以及添加标签。得益于强大的底部 SPU 数据,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搜索。
合辑本质上是多个商品的集合。每个用户都有系统默认创建的「我长草的产品」合辑,自己「长草」的所有商品都会添加该合辑。创建新合辑功能,也采用了结构化的编辑器,分为三部分:设置封面,输入标题,添加内容(商品、文字、图片)。内容以条目分,每一条内容的上方和下方都有+号提示添加内容,长按+号可以快速对内容进行排序。
产品架构
网易美学主要分为三部分:首页、发现、我的。
首页分为「推荐」和「关注」,采用了顶部 tab 切换的形式。
推荐采用了 feed 流,长约 30 屏,主要由心得和合辑构成,由官方人工+机器综合筛选的形式。在页面布局上,大体采用了 1 个合辑 + 4 篇 心得的形式。其中,合辑的呈现形式是占满屏幕宽度的大图+标题+浏览量;心得的呈现形式是图片+ SPU 名称 + 心得文字前部分文字(不超过两行),每两个心得并列。
关注采用了 timeline 流,由动态构成,可以看到自己关注的用户发现和分享的心得,部分评论会直接显示在 timeline 里面,超过 2 条的话需要点击进去再能查看全部。
发现页包括三部分:SPU 检索、排行榜和合辑馆。
SPU 检索有两种方式:文字检索 + 属性检索,属性检索即基本元素中提到的核心属性:品牌、分类和产品(国家)。
排行榜本质上是合辑,分别是:COSME、MAQUIA ONLINE、VoCE,前两者是每周更新一次,最后一个是每月更新一次。
合辑馆部分,采用了左图右文的展现形式,文字信息包括标题、作者头像&昵称、浏览量。一次性加载 20 个合辑,约 4 屏。
「我的」页,设置功能被弱化,放在了右上角,页面主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动态、关注和粉丝,以及个人资料编辑入口。
第二部分,我的消息,我关注的品牌和标签。
第三部分,我的合辑和心得,采用了横向 tab 并列的切换形式。
第四部分,列出所有我喜欢的合辑。但是自己赞过的心得不会被呈现出来。
分析小结
以上内容基本是对「网易美学」这款产品客观、系统的描述。从产品设计和数据结构上,能够隐约看到网易云音乐的设计思路。
整个产品设计中,最为出色的是心得&合辑结构化编辑器,它降低了用户的创作成本和上手难度。另外,得益于结构化编辑器,浏览者能够非常方便、自然地使用长草功能。
整个 app 主打心得和合辑功能,首页和发现页 feed 流精选 UGC 心得和合辑。通过首页和发现页等显著位置曝光用户产出的优质内容,吸引其他用户浏览,并通过评论方式与作者互动。通过突出关注用户的功能,形成类似微博的关注&被关注的社交关系。从而希望通过稳定的用户关系来加强内容的互动与产出,最终形成独特的美妆社区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