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都意味着要与它背后的环境互相驯化,没有谁能独自善存——而最重大和最隐性的选择,却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1.
最近因为筹备着做一个工作室,需要尽快把名称敲定下来,我这两天除了开店、备料、做饭、研发新品、写推文、看书、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一直在反复地构思工作室的名称。
但是结果却很不理想,除了缺少大段的时间去系统构思以外,更大的问题是,脑子里词汇储备总在鬼打墙。
因为每天的主要精力放在甜品店,想出来的名字总是带着餐饮标签:只有像什么黑椒、柳橙的才顺眼,别的就是不乐意用。又因为最近在读古典文学和阿尔泰民族史的书,那些带着厚重历史感的字词,也总是冒出来捣乱。
两天没有结果,终于下决心改变方向,用英文来命名,根据需要,再把英文“音译加意译”,得到中文名称。
这才总算走出局限,有了一点小小的突破。
2.
我常常会跟来店吃饭的妹子们聊天,不少人说到有开一个小店的想法,而且同学和学弟学妹们也偶尔会有人询问开店的事项。对于随口一说的,我总是聊聊就过了,但对于有极大行动可能的,我总是迎头泼他们一盆冷水。
之前他们问我什么原因,我的答复总是很无力,比如你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不得不脱离以前的协作关系之类的。
但今天我才猛然意识到,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失去什么,恰恰是得到了什么。
假如你开了一家小店(或者选择其他任何一种生活),你必然会被捆绑在以这个小店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中,你的日常关注点就会落在开店、备料、加工、销售、成本、利润、盈利、亏损等问题上,你日常的面对面社交就限定于你的员工、顾客、供货商、配送员、邻商、家人以及偶尔才会来拜访的朋友。每日即使关店以后,你脑子里仍然后台运行的,全是营业的数据,顾客的反映,菜单的更新,财务的考量,以及各种突发的问题。
不管你是不是出于内心最强烈的愿望,只要你开了一个店,你就必然落入这样的处境,一天两天不明显,一年两年的时间呢?驯化一个人的心智和关注区域,这样的时间长度足够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需要思考一个完全不同领域的问题时,总会脱离不了餐饮标签,最后不得不从一个完全颠覆的方向,实现“跳脱”。
3.
我是今年2月份结的婚。婚后和每一个未婚朋友谈起婚姻时,我总告诉他们,不要那么急切地进入婚姻的殿堂。
并不是我不满于自己的婚姻,相反,我太满意了(又开始喜闻乐见地秀恩爱了),我和我家妹子第一眼见面,就感觉对方是最正确的人,在相处中,又不断地惊喜于彼此的默契,并总能互补互进,于是认识不到一年,我就在写过一篇《是真爱就别磨叽》以后,结婚了。
而之所以仍要劝朋友们不要那么急切地结婚,是因为我身在婚姻之中,所能感受到的变化。
婚姻带给人的,绝不单纯是一个选择,而是整个环境的巨变。
首先就是你的认知对象,从独自的个体,剧烈变化为两个个体所组成的系统;其次,你所有的决策都开始有意或无意地站在一个系统而不再是你这个个体的角度;再次,这个系统本身的外延,像人际、社会关系等,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近一步复杂化。
这些都会在你日日夜夜(喂喂,说正经地呢别想歪)的婚姻生活中,不知不觉地驯化你——还更不能想那些不幸婚姻的威力。
同理的,还有生孩子。朋友圈我最喜欢的新晋父母,一个是我室友,一个是大学隔壁班的女生,他们的孩子很可爱却很低调。晒娃动作绝对是一个典型的环境驯化的例子,很多之前最低调最自卑的朋友也会沦于频繁晒娃而不自知——按趋势以后会加入我。
4.
问题还在于,生活中绝不只有职业、婚姻,子女的问题,我们还有更多的注意到,或没有注意到的选择,同样地,每一个选择,我们都已经在主动或被动地,适应它们所带来的特定环境。
我们多数时候会试图驯化、改造环境,但我们很难注意到,新的环境也在时时处处地驯化和改造着我们,有时候,甚至朝着我们最讨厌的方向。
面对这样的相互驯化,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防止自身的僵化、固化,甚至恶化?又该怎样找到“跳脱”的出口?
结合自身的经历,个人有以下四点建议:
养成一个反思和记录的好习惯,比如记日记就是最简便的例子,经常反思、记录,并且时常翻阅、总结,我们就能大致掌握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曲线。
固定地读书,写作,最好两者相结合。读书是认识、体验一个新环境(虽然是虚构)最简捷、廉价、有效的手段。而写作是捕捉、提炼、放大和强化一个新观点、新知识和新视角的最有效手段。当然条件允许的旅行,本质上也是体验新环境。
至少留有一个随机的环境入口,来打破“自我合理化”死结,比如偶尔让朋友推荐一个旅行目的地,偶尔让与你不同的人(而不是亚马逊系统)推荐一本好书,偶尔让一个与你生活理念迥异的人推荐一种休闲方式。
学会找应急的“跳脱”出口,尽快地走出死循环。就像我,在卡壳两天才试图用英语来命名新的工作室,这个反应周期就明显太长了。怎样找应急的“跳脱”出口,本质上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以后我们再专门讨论“如何启发创造力”,这里我也需要尽快学习提高。
“驯化”伴随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时时处处在发生,“驯化”并不可怕,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自觉的驯化”,这需要我们的重视和行动。
祝大家都能和自己的生活,健康地相互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