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三)


周末的午后,一杯淡茶,两人闲谈,这是上班族五天后期盼而来的幸福时刻。尽管两天不上班,我依然按照生物钟按时起床,晨练、买早餐,回家后,尽量把要做的家务在周六上午完成,剩余的休闲时间很是充足。“陪伴”便成了这个周末的主题。

中考结束后,不管成绩如何,让孩子无条件放松心情,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晚上半夜不休息,早上睡到自然醒,虽然不合理,但暂时也能接受。初三一年时间不算很长,但孩子每一天都很辛苦,不管她学了多少,每一天风雨无阻,早出晚归,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学校和家之间,说一声:孩子辛苦了,并不多余。

说我陪伴这个话题,思绪依然凌乱,内心终究不能平静,想想前多年不懂教育,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只是仅限于传统教育,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青春期的坎终久没能顺利度过。和孩子之间的有过冲突,有过矛盾,有过争吵,甚至有过动手的冲动,无法沟通,无法走近彼此的内心,痛苦着急,无助,甚至绝望,母女之间的战争,最终两败俱伤。

痛定思定,我沉下心来,尽可能让内心平静,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根源,曾经那个品学兼优的女儿,活泼可爱,乖巧懂事孩子去哪儿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无数个不眠之夜,我不断重复去想,不断反思,教育方法错误一再告诉我,孩子是她自己,孩子需要成为她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而不是我们规定她要成为的样子。

在大人眼里,孩子就是孩子,但在孩子眼里,她已长大,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看法,那些曾经孩子怎么说,我们父母都会干涉的感受被忽略过无数次。每次买蛋糕妈妈总是说不爱吃,让孩子多吃一点,过剩的溺爱成为孩子内心的负担。总是催促孩子放下手机,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还会吓唬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后果有多严重,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让孩子感到焦虑,并且和玩手机刚劲。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是习惯性的问孩子那个谁谁谁这次考了多少,孩子会甩给你一句:别人家的孩子好,让她给你做女儿去……

曾经那些不科学的方法,引发的矛盾冲突,一次次让人扎心,究竟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所引发的思考,让我给自己贴上了不合格的标签。女儿成长的过程参与过多,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事实,不能适时放手,一度让孩子感到压力,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一年来在闺蜜的推荐下,我反复去听《父母的语言》、《解码青春期》、《终身成长》等,并且把学习列入每日日程计划,跟上孩子成长脚步,放手相信孩子,改变教育理念,走进孩子心里,真正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成她自己的同时,也去做成就最好的自己。所谓的教育就是相互欣赏,相互滋养,相互成就的过程。走过了这个坎儿,以后都将是平坦大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