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师傅的母亲节书单

今天我推荐的是这本龙应台的书《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和她的另外两本书《孩子你慢慢来》、《目送》,被称为父母与孩子必读的三本书。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时,安德烈已经是一个一米八四的大小伙子了,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他妈妈。她赫然发现18岁的儿子安安已经变成了她不认识的样子。安德烈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就是我。”他酷酷地告诉她:“妈妈,您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无法理解我是个成年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但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天生的权利。”

龙应台和安德烈虽然是骨肉至亲,但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龙应台顿悟:“孩子爱父母,不等于喜欢父母”。她决定放空自己,放下家长的“傲慢”和“自以为是”,重新认识这个十八岁的孩子。龙应台觉得,失去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她们母子二人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此书收录了母子两个人的三十多封书信,里面记录了她们“亲子”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思想文化的不同认知,为身为子女的我们与父母沟通,和同样身为父母的我们与孩子们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书中母子之间谈感情、谈教育、谈亲情、谈成长、谈理想主义和归属感、谈工作和尊敬,几乎成长过程中所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里面找到他们自己的答案。她们谈宏大的话题——文化,道德和政治,譬如欧美的贫富不均、如何尊重文化差异、消极和积极的道德如何界定,以及二十一岁时彼此的世界观。她们也谈生活的寻常小事——恋爱、校园冲突、就业、怎样对待老去、以及彼此的穿衣品味,甚至谈到了性和嗑药。她们畅所欲言无话不谈,但时常也会穿插着母亲的絮叨:“孩子,答应我,踢完球满头大汗时,一定不要吹风。”也有儿子半真半假的埋怨:“妈妈,我不是个兽性发达的叛逆少年,所以请不要下断语评断我。”

书中说,“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孤单。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龙应台对孩子说,“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以后,这样的镜头不断重复:你上中学,看着你冲进队伍,不再羞涩;你到美国留学,在机场看着你的背影在人群中穿插,等着你回头一瞥,你却头也不回地昂然进了关口,真的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毕业,就是离开。是的,你正在离开你的朋友们,你正在离开小镇,离开你长大的房子和池塘,你同时也正在离开你的父母,而且,也是某一种永远的离开。当然,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生活中,你有这样做过吗?你的父亲试图拥抱你亲你的时候,你作为女生的敏感推开了他,你的妈妈做好的你爱吃的饭菜端上饭桌叫了你两三遍,然而你却戴上耳机在床上磨磨蹭蹭。又或许,上学时你妈妈坚决不让你谈恋爱,还偷看你的日记,限制你的自由,连你跟谁一起玩,男生女生,到家时间都要规定。又或许,每天催促30岁的你赶紧找对象,巴不得你不工作每天去相亲,快快结婚,赶紧要小孩。这些事情都是真的,打骂是真的,要求你也是真的,爱你也是真的,然而你会发现这些事情都是你同样的一个父母。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却不一定喜欢父母这样的爱。

如果用几个字概括这本书,那就是“爱与自由”。龙应台和安德烈在这本书里展现了爱的高级形式——那就是我爱你,我也要尽力让你喜欢我的爱。我爱你,但你可以始终是你自己。

父母对子女,或许只存在唯一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孩子能过的好。然而那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真的全部是父母的错吗。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孩子的成长是不容易的事,母亲的成长更是如此。大家还记得《请回答1988》第一集里,德善的爸爸在德善生日那天说的,“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啊”,这句话不知到赚走了观众多少的眼泪。

这或许是对所有亲子关系的一个答案,告诉父母和孩子,成长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但人生中的题目,可以有答案,但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本书也不是所有亲子关系和人生成长问题的答案之书,它只是通过其中一个答案,告诉大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就像刚才所说的,题目有答案,但人生却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就像,这个方程式一样。结果不收敛,换一个思路和方法就行。这大概就是这本书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大的启发。

然而,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或许都没有像作者和她孩子这样的相处方式,甚至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也不会成为龙应台这样的父母,来和我们自己的孩子这样相处。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之后,我内心只有羡慕两个字。身在小城市,我的父母不会和我谈人生,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的所有热情用来忙于生计。他们心中与孩子的相处,大概就是吃饱不饿,孩子能照顾好自己而已。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其实是蛮感激作者的,一方面,是书里面的一些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让我感觉到,去认识世界,思考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会对自己如何成为父母的孩子,以及如何成为我孩子的父母,引起一些思考。这就是我推荐的这本书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对母亲节的想法。去年的母亲节,还是在这同样一个地方,我和大家在这里分享我了心中关于母亲的故事。当时我分享了这样一张照片,我说只要心里有爱,每天都是母亲节。


今天我也给大家再分享一张新的照片。这张照片是上个月,我带着我妈妈去瑞贝卡买假发时拍的。而我今天要分享的话是这样的:母亲节,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一些用心的人在提醒你,妈妈又陪了你一年。祝天下的父母们和所有亲爱的孩子们,节日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