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华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铜韵漫漶,各色铜器在时光中打磨,夯砸着历史。清亮柔润的铜质物件儿天生藏了久远的意蕴,延展开来,纵深里透出明月般的遐思,月光里模糊出杂沓的人影。

不知费了多少自然之功,揉进了多少神奇与妙力,温润的铜自诞生之日起,是必定会被奉上祭坛的,那光亮却不耀眼的色质,那稳实如圣贤内心般的质地。小巧的铜摆件立在案头,一个回眸就足以让人惊羡得把眼睛瞪圆。

“这就是我一直沉醉铜物件的缘由。”别人喜欢用玉石作镇纸,朋友画室的隔间里摆了十几件铜制物件,小铜狮压在画轴上,铜蟾蜍对着门口张着嘴,房间里抬头低头都是前朝的脉脉柔光。隔窗望出去,树荫洇了满屋子淡雅的文墨香。他放下墨笔,用一方绸缎擦了擦宣纸上的铜狮,“古铜内实,沉敛,光明,却不夺人眼目。它让我沉静,眼前有画面在跳跃。”过一会儿又说,铜属于历史与文化,是另一种内在的格物。

他的心思氤氲在铜华的境界里,外界的风雨,人世的嘈杂,于他有什么关系呢?

金银铜铁的排序并非说明它们出现的早与晚,金银的奢华与稀有使它们游离出了普世价值,而因了铜的稳实和浑穆,使它作为某种特殊符号最先站在了庙堂之上,钟鸣鼎食,诗书簪缨,俨然罩着一层无上的威仪。这样一个圆润的天造之物,自会入了诗,苏轼有诗句:“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谪仙的诗句:“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刘禹锡:“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铜炉,铜弩,铜驼,是日常性情,是兵器的尖利,是蕴含了丝丝缕缕的忧国情怀。

铜的制成品就意义来说,都是人的心爱之物,巨如鼎,王侯为之痴迷,小如铢,则是百姓辛劳的日积月累,是经年过日子的底气。记得,第一次看到铜制的物件,是多年前散落在木板上的一堆铜钱。


金粉三月,阳光洒在地上,一片明晃晃的亮铜色,枣树的小叶子投影到树下,浅浅圆圆如一枚枚铜钱,不经意的一次经历,早已在树下等待,或者已经悄悄地鸣锣开场了。头脑活络的南方人,走街串巷搜罗古旧物件与铜钱、银元,他们推开各家院门,以特有的方言和不菲的价格收购农家的私藏。人们从瓦缸的最底处掏出一把五铢钱,从土炕仡佬拽出一个裹了几层破布的袋子,里面可能是一把银质的鼻烟壶,或是几枚纪念章。那次,母亲翻出来一个木匣,双手捧着,放到院里的木板上,拉开盖子,倒出几十枚铜钱。

多少年过去,一小堆铜钱蹦出匣子的那个时刻,仍恍如昨日。哗啦啦,暗藏许久的古铜板,亮在三月的阳光下,一股暗绿色的铜锈味弥漫过来。

“这是老辈子人用的钱。”母亲对我说。

阳光那么明,铜钱那么旧。那一瞬间,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光绪通宝,带了那个年代的烟雨与铸造者的热汗,曾经拥有过它们的人家,以及经过的知名不知名的街巷,连同它们的出生地,都在我家的小院里长舒了一口气。

我惶惑了好一阵。初识铜韵,呈现的是流动的往事,薄薄的铜板掉在地上,弹起时,光阴滑过了一代又一代。铜钱却刚硬,在芸芸众生间游历,穿透了历史的烟云,古铜有着硬朗的秉性呢。

铁器出现之前,古人对铜颇多赞美,认为它是“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霜暴露改其形。”一把勾践剑翻腾了春秋,再回首,鼎上的铭文闪现在暗旧的天空。这多像流逝的记忆,记忆的流水搬运了光阴,又在旷野里来回徘徊。

当我在已剩得有限的记忆里眯了一会眼,再睁开眼时,秋光已落满了庭前的梧桐,冥想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冥想被拉长,来到一所破败的土屋,一张陈旧的木桌,灰白的桌面暗纹横生,像一片荒凉的旷野,三尊铜佛在旷野中并排端坐,光线在铜佛身上一滑而过,铜佛盈盈笑意中蓄满了悲悯……

那是前清的旷野,传说的旷野。

家族传说,我的先祖受朝廷派遣,深入南方不毛之地征讨叛军,数载拼杀,热血溅起了尘土,民生涂炭,冷兵器时代的排兵布阵与杀伐决断,更加令人恐怖。总是想象那个时段的场景,昏黄的落日下,撕裂的大旗在滚滚的烟尘里慢慢倒下,远去的人群消失在天边,伤者孤独地站在旷野中,背后是苍远的天空。这中间的情节必是一段悲苦的历史,捐身为国的将士无所逃遁。

堂哥说,先祖所部几乎全军覆没,他中箭倒地,眼看已无生还的希望,就在他迷蒙之际,猛一睁眼,看见满山遍野的光头武僧手持了降魔戒仗,正在奋力抵挡攻入近前的叛军。先祖再度醒来时,三个铜佛落在了战袍一角。

家族中关于铜佛的来源自是各尽想象,其中也不乏臆想和传说。真实的情节却是,先祖最终被敕赐半朝銮驾,待墓园修葺完成后,于族茔归葬。三尊铜佛随葬入墓,在一场变故后被请上了家族的供桌。铜佛在民间的土屋里静坐,晨昏晴雨里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和悲欢,当后人开门祭祀时,先祖与铜佛一同接受了人世的祷念。

家里人都说,那三尊铜佛不是纯铜所铸,是风磨铜,价值堪比黄金。多么久远又多么幸运的事,家族的先人把贵比黄金的物件带给了后世,幸运是什么?不过把世上的稀罕之物等价值地送还与你,依此看,先祖是有资格配享后世尊戴的。

风磨铜罕见而神秘,仿若一个精灵,身披霞光,自遥远的天边乘着光线而来,它在阳光里隐身,在某个节点却又勃然闪耀,而后又会在历史的瀚海里深藏,混若古铜无二。长年累月里,它那熠熠的铜华,却无论怎样都难以掩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