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张截图放在开篇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母亲对我的迁怒,只是因为这件事是我想写出此文的直接原因,发出最后一句乖的时候我气的都笑了,有一些涉及到隐私的事我不想在这里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也不会刻意的纠结一件事到底谁对谁错谁更有理,生气的是母亲做事说话的时候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只会让事情发展的越来越恶劣。
我今天想说的是:
我至今不懂某些家长为什么会把负面情绪迁怒给自己的孩子,谈一下“被动迁怒”带给我的伤害。
我从来都不会和母亲在家庭琐事中犟嘴,不会顶着她的话让她不高兴,我今年20岁,刚刚来深圳实习,现在的我和过去凡是遇到家庭问题一律闭口不言的我改变了许多,今天和母亲说的这些话是我鼓起很大勇气发出去的,在我心里母亲一直都是一个委屈自己成全家庭的形象:
母亲在政府部门工作,很漂亮性格很开朗工作能力很强,回到家非常贤惠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父亲在私企工作,183的个子身材很好为人又忠厚老实,平日里除了健身看电影外唯二的爱好就是疼媳妇和攒钱,可能用溺爱他老婆来比喻最为恰当,用安居乐业来形容来的更好,在我心里甚至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比我父亲更包容媳妇的丈夫。 因为母亲从小没有父亲,母亲性格中的倔强强势任性是所有人宠爱的产物,这也是我理解母亲人格养成的原因,说到这你可能会问,家庭如此和谐为什么小编还要说母亲是一个委屈求全的形象呢?很简单的概括为婆媳关系对家庭幸福的巨大影响。
奶奶于2011年末去世,自生病开始直至去世那一刻一直由父母照顾,奶奶一生好强霸道,与母亲的关系在我懂事后才有了好转,直至奶奶在家中去世后,常年居于外地的爷爷便回到家与我们共同生活。
我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5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去了外地,不知道多久后他们回到我身边,只知道打记事起母亲和奶奶的关系就很一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傍晚,5岁的我在电视旁拿着遥控器换台,母亲下班回家不知道为什么和奶奶拌了嘴,她把我从卧室一脚踹到客厅,奶奶就在旁边看着,奥对了,好像是因为奶奶和她说我把遥控器摔坏了。
小时候的我经常因为各种原因挨打,不说因为练琴时间不够、偷懒、发呆等等问题挨的揍都硬生生的把我打皮实了(题外话:小时候学习中上等,父母很少要求我学习成绩,只是把精力放在了艺术成就上) 只说我经常莫名其妙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挨揍,甚至是没做过的事被强加在我身上后也会挨一顿"不分青红皂白胖揍",有时明明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哪句话说错闯到枪口上莫名又会挨顿骂。
举个栗子,读小学时的压力很大,每天放学两个小时练琴,练琴后还要写学习作业,有段时间学习成绩不理想,一次汉字听写考试老师要求家长签字,说真话我就算考了倒数第一母亲都不会多说一句,那天却当着全家人的面拿着卷子狠狠甩了我一嘴巴,我记得当时我抬头看父亲,他盯着电视头也没转一下,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正在吵架。
对于缄默主义至上的过去的自己,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乐观的情怀时刻在我身上体现着,有段时间陷入厌生抑郁的阴暗面很久没走出来,不过慢慢的通过强迫自己处于积极调整过来后也很久没发作了,那段时间我可以身体下意识的做出动作,脑子里想着其他事,比如说在考级、演出、甚至是给孩子们上钢琴课的时候都出现过,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学习艺术的小伙伴都会像我一样有过身体和思想分离的状态,更准确的说是可以把自己严密的控制在一个范围而不受外界的干扰,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心理疾病,总之现在的我慢慢的学会放宽思路去享受生活,也不会想着过度去保护自己。
对于迁怒是否属于家庭暴力的问题,我不置可否。
每次受到迁怒都提醒自己长大独立就好了,可是家庭暴力这个问题是共性的,并不存在年龄差别,反观"迁怒"于孩子成长的影响绝不比"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对于心灵的冲击小了多少。
上一代的错误绝对不会在我对宝宝的教育上体现,这是我对自己也是对我未来家庭的承诺,我希望能够通过幸福的环境和成长空间让我的宝宝健康成长。
如果您看到这篇文章并且反思到自己或家人的不足,请您一定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