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责自负,原载《山石榴》
作者:刘润美
中元节,民间也称“鬼节”。据传:在这一天里,阴间阎罗殿大门大开,允许阴间的鬼魂回到阳间,看望自己的亲人。而在这一天,阳间的人们则是聚在一起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共同为亡故的亲人烧纸钱、扎彩等,以寄托哀思。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幸福安康。
中元节这一天,我们总会忆起我们逝去的亲人。忆起他们曾经陪着我们度过的美好时光。十八岁那年,最疼爱我的奶奶因病离世。这也是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身边亲人永远离去的悲怆。我悲痛欲绝,长跪不起。
在我一岁不到时,父母因为工作忙,就把我交给奶奶抚养。从此奶奶每晚都把我塞进她那又肥又大的棉裤腰里,用肚皮温暖着我。我常常是尿得奶奶的棉裤,湿哒哒的。在那艰苦的岁月,奶奶根本就没有换洗的衣服,只好在火上烤烤,第二天继续穿。没有好吃的,奶奶只好用熬玉米粥贴在锅沿的干锅巴,一点点掰开,口对口喂进我的嘴里。后来家里养了一直老母鸡,奶奶天天盼着它下蛋,有时候还带着母鸡的体温,就被奶奶煮给我吃了。就这样奶奶终于把我养大。我上学了。奶奶又每日看着时间的为我做饭,帮我梳辫子,给我讲故事。后来我因为上学离家越来越远。奶奶会早早的等在村子迎接着我。直到现在我脑海里依旧会时常浮现出,奶奶裹着小脚,满头银发,弓着腰,孤独地站在村口那棵大槐树下,张望着我回家方向的样子。我也不止一次的许诺:“奶奶,等我长大了,赚了钱,一定给你买好多好吃的,带你去外地旅游。”每当此时奶奶总会裂开她那已经干瘪的嘴巴,笑个不停。有一次我分明看见奶奶的眼角里都笑出了泪水。可是,谁曾想,在我十八岁那年,奶奶却永远的离开了我。我大哭着扑在她的身上,拉住她的手:“奶奶,你不要丢下我。我还没有参加工作,你等等我......等我有钱了,我还要带你去旅游.....我要给你买好吃的......”可是奶奶安详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今天是中元节,我再次不可遏制地想起您。不知道这些年你在天堂还好吗?能不能在梦里与您的孙女团聚一次?以解孙女这些年的遗憾与相思!
今天我买了鲜花、糖果和一些纸钱。用来祭祀疼我爱我的奶奶。我知道奶奶生前最喜欢吃糖果,可是每次买回,她自己却舍不得吃,总是留给我。我也知道奶奶最喜欢看鲜花、养鲜花。可是小时候淘气的我,却常常弄得那些花,缺胳膊少腿的,但是您却从来舍不得打我骂我一句。只是装作生气的样子数落我几句,就算过去了。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真是不懂事呀!干嘛要惹您不开心呢!奶奶我真的好后悔!真希望你能活到现在,看看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哪怕你天天骂我打我呀!
提起“祭祀”,大抵一年有四次。“祭祀”即是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哀思,也是当代人追根溯源的依托。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一次。大年三十清晨,天蒙蒙亮,家家户户的男丁就早早穿戴整齐,浩浩荡荡的想跟着去自家里的祖坟上香、祭祀、请家亲。这种仪式相当严肃讲究,来回路上,一大家子的队形的先后顺序和手里拿得香烛都有严格的规定。就连出门进门的路线必须形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已示圆满。而且人走进大门以后,需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放上一根木棍,即是让亲人归家,不再离开之意。然后把燃烧了一路的三根香烛,直接插进祖先的牌位前。(这三根香烛一定是不能灭的)。然后一家人开始,摆上各色果蔬点心之类。算是迎接亲人到家里来过大年了。
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天南地北的家人都赶回老家,陪着自己的父母和祖先一起欢聚一堂。这也是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情节。此后两天,每次用餐之前,都是全家先请祖先们先吃,而后自己一家人才能开动,以示不忘祖先的养育之恩。这也是中华孝道的一个缩影。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几乎一夜不眠,视为“守岁”。这也是为了多陪陪回家的祖先们。直到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新的一年宣告到来。人们这才欢天喜地的开始下饺子。热腾腾的饺子出锅,第一碗饺子也是有讲究的,它代表着全家人的新年财运,马虎不得。这碗饺子第一要端给家里的祖先和长辈们先享用。其余人才能开吃。吃过饺子,家家户户开始出门拜年。乡亲们常常是转遍了大半个村子。进门先给祖先叩头,再给各家健在的长辈叩头。而后相互寒暄亲热一阵,坐下聊几句新年新气象,福到福气到的话语。便各自起身前往下一家。这样往往要转到中午才能回到自己家里,准备午餐。这一整天也就成了男人们吹牛、女人们展示自己各色之美的舞台。
第二天,一大早开始送家亲。仍旧是一整套的程序。这种事通常是男人们的专利,女人们是不允许靠近的。在这一天男人们扬眉吐气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优势地位。也演绎着自己整个家族的血脉绵延的激情。并暗暗攀比较量着自家男丁的数量多少和优质性的高低。大年初三,便是走亲访友的程序开启。也预示着一年中祭祀的结束。
第二次的祭祀便是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全国各地上坟祭祀祖先的活动开启。据说自古有“清明坟,上十二”之说。也就是清明节的祭祀,并不拘泥于清明节这一天,而是可以在前后十二天里上坟表达哀思。这也是一年中绵延时间最长的一次祭祀活动。因为此时正值春季,在农耕时代是一年中最忙的农时,一旦耽误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而且还是雨季,出门不便,所以我们聪慧的祖先,竟然留下来如此善解人意的传统。这也符合中国道家的“圆融”学说。我知道奶奶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杏花。所以每年的杏花开了,我一定会挑选一大束,放在奶奶的坟头,让她感受一下春天来了的气息。
中元节过后,下一次纪念奶奶。就是农历的十月一日了。在秋高气爽万物成熟的季节里。我们品尝着香甜的果实与点心,望着天上的明月。总觉得您给我讲的“吴刚与嫦娥的故事”还在耳边萦绕,可是,我的奶奶此时您会在哪里呢?您过世后,我曾做了一个梦,梦里说奶奶一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死后被泰山碧霞元君收于麾下,灵魂去了泰山之巅修行。我因此还几次登上泰山的玉皇顶,特意住上一宿,想与奶奶不期而遇,哪怕仅仅是在梦里。我也曾多次想象着奶奶是不是,会在泰山顶上的云海里,当我观看日出时,奶奶会不会出来与我想见?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件事我却宁愿选择了笃信。我宁愿相信世界上存在平行空间,存在另一个世界,奶奶一直都在,一直都在陪着我看着我,只是我暂时不能看见您而已!我也相信了世界上有“量子纠缠”一说。我宁愿与奶奶生生世世一直纠缠下去。
奶奶,我想您!我希望下辈子我们还能相遇,我仍旧做您的孙女,继续我们今生没有享受够的祖孙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