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06
今日启发:
Elton:
第七章 古代文化的全盛(二)
第一节 敕撰和歌集与和歌中兴
《后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的功绩是,推动了和歌的中兴,与当时流行的诗文同为宫廷文学,使汉诗、和歌并存与融合,促进了和歌的创新,确立了和歌独自的艺术个性。同时,在民族诗歌的自然发展——从《记·纪》歌谣、万叶歌、古今歌到其后的新古今歌、连歌、徘句发展的路径中,起着重要的中间环节作用。也就是《古今和歌集》与《万叶集》没有断层,它继承万叶歌的传统,又经过对汉诗的吸纳和调适,有所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它的序,作为歌学论的“心词论”的源流,对日本歌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古今和歌集》成为日本文学和文化向“和风化”转折的重要一环。
《后撰和歌集》(951),共20卷。集录《古今和歌集》遗留未收入的歌,以及《古今和歌集》以后创作的歌。《后撰和歌集》共收入作者224人,歌作1425首,代表性歌人有:纪贯之、伊势、凡河内躬恒、纪友则、藤原兼辅、藤原时平、在原业平等。歌类,以四季歌和恋歌居多,余为杂歌、离别歌、羁旅歌、庆贺歌、哀伤歌等。杜天里
本歌集的主要特点:
(一)入集的和歌,除上述纪贯之等少数专业歌人的古今歌外,其他专业歌人的歌都没采用。编纂者自己的歌一首也没有编入。其中以推行摄关政治的藤原氏家的歌最多,后宫女官的歌也不少,是《三代集》中女性作者最多者。男女恋歌、后宫女官与出入其间贵公子的日常社交的歌,也比其他敕撰和歌集占绝对多数,并且在词书的作者名表中记明女性,加强了女性参与的意识,以如此众多的歌反映平安时代宫中女性世界,这是迄今少有的。约半数的歌,作者佚名。
图片
《拾遗和歌集》
写有不少“歌物语”式的词书,且很长。它承传“歌语”(即叙说歌作者、内容和写作的情况)形式,多从撰者视角出发,以第三人称记述,来概述作歌的背景。比如,赠答双方作者的立场、心理、心情,包括对艺术和美意识的评价,具有物语性,在在向“歌物语”这一文学模式发展的趋向。
(三)多以农历正月子日郊游、年中四时行事余兴的唱和,以及中和两人的日常人事关系等作为新素材,理以日常生活为中心素材,这是此前的敕撰集《古今和歌集》所没有的;而且注重唱和形式,唱和歌占总歌数1/4强,恋歌类自不待言,其他各种歌类也都大大地添增了赠答歌,占压倒多数。纯粹的咏题歌不多。
(四)歌风渐趋风雅甚或风流和“好色”,形成“风骚之道”,反映了摄关政治和谐与社会生活安定,以及贵族的日常生活和人事关系,并且和歌更重视文艺性。可以说,这是本集最大的特点。
《三代集》最后一部《拾遗和歌集》(1905-1007),分20卷本和10卷本两种。前者称《拾遗和歌集》,歌1351首;后者谓《拾遗抄》,歌586首。集名顾名思义,乃采录《古今和歌集》《后撰和歌集》时代乃至《万叶集》时代未收入的遗留和歌之谓也。歌集分类为:四季歌、贺歌、咏物歌、杂歌、恋歌、哀伤歌和神乐歌等。它多继承《古今和歌集》官廷公家咏歌的传统,又突破传统,强化歌语意识和审美的情趣,尤其是女歌人的歌作热情奔放,给歌坛吹进了新风,显露出革新和歌的倾向。它重点收入职业歌人的歌作和前代的古歌,当代的非专业歌人的作品很少入集。作为本和歌集的特点,就是收入恋歌,虽未立为一类,但对于后来恋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总的来说,《三代集》中,《古今和歌集》是敕撰和歌集的先驱和典范,后两集虽继承其歌风,但编撰方面是无法与之比肩的。《古今和歌集》迎接了和歌中兴的新时期的到来,勾画出了敕撰汉诗文集到救撰和歌集的变迁历程,是日本文化史上,从“汉风化”到“和风化”的重要标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