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河海江宁校区每逢汛期,校门口就会发洪水,貌似当年建校时候水文资料有点问题,竖向设计不太合理,主要的排水沟在洪水期会倒灌周边。于是有人戏虐:离开河海,便是江湖。
其实这句话又岂止戏虐,它道出的难道不是河海学子,一众大学生面临的残酷事实吗?
十八岁去远行,你步入大学校门,二十一二,你心智还未成熟,便又投入社会。
当年大学毕业后,我考研失利,因为考虑男朋友在南京,所以下定决心留在南京。
但是当时的工作很难找,考研成绩出来后,就差不多到了春招了。
学校组织的招聘会都是在秋招,大概是大四一开学过不了多久,十一以后吧,招聘单位就来了。
秋招来的单位一般都是跟学校长期有合作的单位,也是大学的传统就业去向,比如黄河水利委员会下属的单位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下属单位了,中交集团的单位了之类的。都是好单位,那时候若是能抓住机遇,还是会有不错的收获。
我那时候投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单位,那单位在郑州,正好我和男友的老家都是河南的,想着回老家也不错,可惜的是,人家招聘人员看着我厚厚的获奖证书,小声质疑不会是假的吧,人家想要的是男生,招我们专业的是下属的施工单位,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其它的中交集团的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我这边也没有去投,因为坚定的要留南京。
当时济宁有个交通设计院,看中了我,想签约,但是我考虑留南京,而且男友也不同意我走。所以也放弃了。
总之秋招颗粒无收。
等到春天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大都有了着落,我这边像无头苍蝇,去过长江路,去过仙林,去过江北的信息工程大学。到处投简历,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很绝望,很迷茫,很彷徨,当时不知道要怎么办。同专业像我这样没着落的女孩还有几个,我们同病相恋。
我们专业有个美丽的女老师,惭愧的是我忘记了她的名字,似乎姓沈,她人美心善,我记得那时候还请我吃饭,在办公室开导我。
后来,我的盲投终于有了星星点点的回音,一个栖霞的建设管理公司给我打了电话,我坚定不移的表示想过去。
经历了笔试,面试等一些环节,终于在六月份尘埃落定,签下来三方协议,心落在了肚子里。
这个公司是个好单位,后来我才知道,别人可能找关系才能进去,而我就凭借着自己的一股子韧劲,最终进了公司。
但这个单位也不是什么好的单位,它是我人生的一次滑铁卢,在这里我见识了自己的无助和渺小,被迫出局。
这个单位不仅是项目总包单位,还是个监理单位,不大的单位里面总是停满了昂贵的车,各种包工头、小老板络绎不绝,也许老大一句话,工程就拿到手了。这里是造富的梦工厂。
所以这里人际关系非常的复杂,而我这种傻小白,就是个炮灰。我想老老实实的干,可人家也不见得能容得下我。
一般女孩子到这种单位,应该到经营预算部,做做审结算报告的事情,但是当年领导看我也没有什么背景,以敲打我,促进我成长为理由,把我扔在了项目部,跟着一群中老年男士,天天跑工地,忍受着二手烟,各种不合时宜的玩笑。除了跑工地,还要负责一些考勤之类的工作。
年轻人玩心重,可惜周边没有同龄人。我感到很孤独。
这份工作干了大概一年左右。最后记得是一个周末,单位组织加班,我去了。但是院子里面静悄悄的。单位的司机师傅是个老油条,他说,今天没人,我们逃班吧。我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后来,领导给我打电话我也没看到,早就跟着朋友出去玩了。第二天上班,领导的雷霆之怒已经过了。只是通知我,没有通过考核期,我被出局了。
这件事后来很长时间都成为我的噩梦。
失业后,我参加过栖霞区的失业人员培训,那里有个老头看中了我,话里话外的想让我当他家的儿媳妇。
失业后,我还跟着一个做工程的小老板干了一两个星期,实在没有信心干下去了。
失业,打击了我的自信,男友鼓励我考研,最后我孤注一掷,决定开启二考。
考研的路是孤独的,我独自在家,饿了就自己煮点简单的饭菜,困了就喝咖啡,写数学的草稿纸,都是用那种成包的打印纸。
没有参加公共课的培训班,只是死磕各种习题和教材。参加了一个专业课的培训班,也不太跟朋友过多地交流。
考完后,心里七上八下的。后来分数出来了,全部过线,专业排名前十名,读了公费研究生。
于是2007年我重返河海。又跟河海再续了三年的情缘。二十年南京沉浮,前十年都在在河海进进出出。
研究生毕业后,我加入了一家省级交通科研院,在那工作了7年,见证了它快速发展的一段神话。那里的工作经历也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那里见证了我的青春和成长,我遇到了一大群年轻,鲜活,有意思的朋友。
后来我又跳槽到了一家央企,又是7年过去了。这七年,我收获了一个儿子,收获了几个好朋友,还收获了很多的经历,这里的故事虽然没有交通科研院那么的传奇,但是平实而不乏味。
这就是我离开河海后,沉沉浮浮十多年的经历。江湖如梦,梦如江湖,真假难辨,虚实相生。尚未踏遍塞北江南,却有了华发苍颜,归去,也不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