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为什么要写作?这是一个常写常新的话题。
之前写过几次了,这次为了响应“蓝海 BLUE S ”的号召,我们就又提起笔,都再想一想。
我自己开始写作的事,貌似各种机缘巧合,但实际上我是早有预谋的。
很小到时候,我就跟周围的朋友说,我个人的“追求”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集一生所悟出本书
你看,不会写作又怎么能出书呢。
所以,在我三十岁以前读万卷书,胡乱瞎读,三十岁以后行万里路,百般受阻的情况之下,写作,已经是个必然的选择了,即便没有李笑来,没有遇到LY,没有遇到MB,没有BLUE S,不知道简书…我估计也会去选择写作。
现在清楚了,在最初的梦想里,我写作是要出本书的。
02
我也是一个挺内向的人,交际面窄,朋友不多,能真正走心的更是少之又少。
偶尔的,我也觉得孤单。
可是又很长时间都遇不到一个同频的人。后来我发现,跟爱读书的人们在一起,我还很能聊得来,后来又发现,跟爱写作的人们在一起,我也会很开心。
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这个事就变成了个沟通手段,这是一种比聊天、谈话等更走心的沟通方法,极容易遇到知音。
03
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够强大,则很多事情都做不了,这只是一个插曲,这完全是在我去年遇到李笑来之后,强行混进来的自我成长路径。
所以,在上一篇我为什么要写作里面,我才说,我要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剖析自己,我要用输出拉动输入,我要我手写我心。
只是,这些并不是冲突的,他们貌似凌乱,却都有着一致的方向。
04
我现在认为写作分两种:
读者—文字—我—内容
读者—文字—内容—我
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是好的,只是写起来会有些不同。
我之前写的很多的文章都是属于第一种,所以显得有些自语自嗨,这样的文章,能引起共鸣的并不是我的文字,而是我所做的和我所想的,这样当大家觉得我正做的还有点意思时,会有一部分人来围观。
另一种文章我写的其实比较少,把自己隐藏在内容的后面,绕了一下再展现。我想这样的文章大家可能更容易接受,因为我毕竟不是什么明星网红,光像第一类那样写自己的这点破事,有时候也挺没意思。
但不管怎么说,在写作的体系里,“我”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我”或者直接,或者隐蔽,但,总不能离得太远。
其他的,比如,读者—文字—内容——————我,读者—文字—内容,等等,我认为算是体力劳动,不算写作。
当然,我完全没有其他的意思,体力劳动依然很重要,而且意义重大,对读者也可能更有用,我以后也会去写很多体力劳动的文章,只是在我看来,那已经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05
刚来简书时,有段时间经常被主编拒搞,然后我就开始去了解各个专题的投稿标准,又听前辈说,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最好就要想好这篇文章要往哪个专辑里面投,我尝试了一下,果然有所好转,可是,我却没有想像的那么开心。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个走出舒适区的问题,但是我做很多事情的目的性,的确没有那么强倒是真的,相对来说,我更愿意享受过程的快乐,或许这也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剽悍一只猫说,文章到底是写给自己看的,还是写给别人看的,两者本来就是统一的。原谅我现在还的确水平有限,没能理解这层意思,更无法做到。
我现在能做的只是,在提笔之前先确定好这篇文章是属于哪一类。如果是第一类,那就尽情的愉悦自己,让自己成长;如果是第二类,那就努力的转换到读者的视角,要么有趣,要么有用。
至于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作?
刚刚已经说过了,为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出本书,为了遇到知音,遇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