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娴在《远处的一双眼睛》这篇短文中写道:“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种日子:你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你知道有一双眼睛在看……那一双在远处辉映的眼睛,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情绪,是我们多么想去讨好却又害怕失去的一双眼睛。”
我与一位知己分享张小娴的这段话后,她回短信说:“我们是否应该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自己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应该并愿意这样做!”相比之下,我更敬服那位知己的感悟。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个人被“远处的一双眼睛”关注,着实是一件幸福的事。甚至会希望这双眼睛,就像天上不会落下的太阳和月亮,永远能给予自己阳光和照亮。但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以个人良好的愿望为转移。一直关注着自己的那双眼睛,不会因为自己害怕失去,就真的永远不会失去。一旦失去以后,就可能因为太过依赖这双眼睛,而失落痛苦,甚至一蹶不振,以至毁掉自己一生的事业。所以,一个人更可靠的激励,还是来自自己内心的呼唤。这个呼唤,与自己常伴左右,形影不离;这个呼唤,就像军营早晨起床的号角,催促自己要立即起床,投入到一天紧张的训练和工作中,使自己避免因睡懒觉而耽误宝贵的时间;这个呼唤,就像寺庙里的晨钟暮鼓,经常警醒自己不要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知道何去何从;这个呼唤,就像山间溪流的水声,提示自己往着水源的方向,就能不断地向高处攀登……无时无刻都在提醒、引领、鼓励自己奋勇前行。
水管之所以能高高地喷射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水柱,靠的就是水管内部所积聚的力量。注重“眼睛向内”,聆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这才是自己最直接、最牢靠、最到位的力量支撑,让自己始终坚强地走在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