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

  这个寒假读了柴静的一个作品《看见》

  柴静,央视记者,主持人。

  相信如果柴静抛开电视节目的话,大概会是个出色的文字记者。《看见》这本书,人物鲜活,故事真实,感情质朴,细节动人。一本400多页,虽然还没读完,但已有很深的感触。

  何为戾气?就是不满、忿忿不平、攻击式的利剑。

  不同于尖锐的政治时事记者,看柴静的文章,不会有太多让你感到不适的地方。客观地来说,读这本书,就像是带你浅浅地经历她在央视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看见的毕生难忘之场景。

  《看见》并不是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而是一个人所经历的真实的十年。柴静的新闻始于生命,最终也回归生命与人生的思考。2003年的“非典”让她最直观看到死亡与生命,以及人在死亡面前最真实的态度。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看过生命如何消亡,他就无法真正理解人或者生命。陈虻是柴静在新闻中的引导者,他的逝去,让三十而立的她再次思考生命与人生。

  书中的这十多个故事,并不是刻意挑选,也不是那些最轰动的节目,而是每一个故事之间都被一种叫做“理解”的东西串联起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被其他人影响的过程,而人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自己的经历,也来自于对经历的理解。看见他人的人生,其实也就是看见自己。

  用柴静同事王开岭的话来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意义在于互相理解。

  用柴静自己的话来说“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400多页的书,也没上几张个人照片,弄几个名人;不写八卦、不扯段子、不摆朋友录;不肯将就成文,篇篇使劲全力,满心满意都在纸上。凭自身的采访经历,事后反思,连缀成篇,看似“小”实则写的理解之大。

                      高一8班 程梦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见》这本书并不是若干个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组成的,而是真实的记录了一个记者十年间成长的心路历程以及亲身经...
    田柳颖啊阅读 306评论 2 6
  • 在一个村子的道路旁有一座平房,平房朝阳的一面有一扇窗,窗外有一颗丁香树。屋里窗前有一张桌,桌上有一本书,还有一杯绿...
    流光中行走阅读 414评论 0 1
  • 爱情的魔力到底有多大?爱情是一种信仰!那些固执地不畏惧流言世俗的大龄单身女青年一直都在前进中等待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juliareal阅读 210评论 0 0
  • 跟你待着你让我不舒服,给我摆脸子,那我何不自己待着快活。 最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来到大学很多事都不一样了接触的人也...
    100零阅读 398评论 0 0
  • 忆苦饭 今天中午的饭实在是吃不下,但是还是得吃一点。只要是没有学生和我们一块吃饭,我们的伙食就是凑合的。今天在这里...
    _昭昭昭阅读 4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