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我的首部原创军事战争小说《战火青春》
雪域浪子
我写的首部原创军事战争小说《战火青春》于今年4月21日开始,在北京“塔读”网络文学平台上首发连载,至7月9日完结,共33万余字,读者阅读量至今已超67万人次。连载期间的最好成绩是长期位居塔读人气榜同类作品第8名,还遭到了数十家非法网站的盗版阅读。
6月7日,作为昆明市的本土作者,因作品符合参赛条件,我将《战火青春》上传至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参加了昆明市网络文学协会举办的“2022第八届滇云网络文学大赛”,至8月11日连载完结,至今已有超过20万人次的被浏览量。
《战火青春》在“彩龙社区”连载过程中,我再次认真修改了在“塔读”文学平台连载中存在的少数错误,并对部分章节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润色,使作品文字整体更加顺畅。
第一次写长篇小说,第一次投稿网络文学平台,第一次尝试写军事战争小说,第一次面临每天不少于4000字的更新任务,第一次每天都要与网上的读者和评论者进行及时交流……这诸多的第一次,注定了我创作中有许多别人无法感受的体会,更多的是对作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深深遗憾。
现就整部小说的得与失作如下的思考和自评,虽然难免有王婆卖瓜之嫌,但目的是希望与各位关注支持我的读者以及众多的网络文学写作者交流心得和看法,以期在今后的写作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战火青春》的吸睛之处
网络文学平台不可能是孤芳自赏的地方,必须要有大量的读者关注和阅读支持。我在写作《战火青春》的过程中,学习借鉴了不少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许多表达方式,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关注、阅读和支持。我自认为这部小说的吸睛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真实感人的历史视角。《战火青春》主要讲述建国初期大西南的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以游击队长李铮为主要人物的一支年轻的剿匪游击队,在连续不断的战火中接受各种挑战和考验,不断地在牺牲和胜利中成长壮大,逐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下属的一支英雄的队伍,在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一系列不朽的功勋。
《战火青春》故事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实。我已逝的老父亲年轻时曾经带领游击队经历过川南以及川滇黔边区的剿匪斗争,且在弥留人世之际还在念念不忘他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正是在这样一种情怀的感动下,促使我下决心写出了这篇小说。
二是精彩惊险的故事架构。《战火青春》共128章。前50章将建国初期川南及川滇黔三边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剿匪事件,巧妙地通过一支游击队的成长串联在一起,从伏击川南残匪王逸涛开始,到围歼巨匪田动云、智斗顽匪龙绳曾、追剿悍匪陈超、聚歼惯匪罗湘培,千里追缉匪首……,剿匪斗争的严酷和紧张一波接着一波,我始终注重以激情的文学笔调,浓墨重彩地书写开去,让读者能够感到惊险和刺激。
后78章将抗美援朝更为复杂严峻的一系列战斗过程,电视剧一般地呈现给读者。从入朝过程中与敌人飞机拼刺刀,到深入敌后破袭交通线、捣毁敌人运输车队、袭击韩军指挥所,到巧妙地将敌人的机场、炮营、物资运输仓库和美军指挥所四个重要目标一锅端,再到智斗消灭数倍于己的美军特种兵独立团、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到汉城破坏韩国的国庆活动、远程拯救志愿军机要员、消灭美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参加上甘岭血战,最后成为志愿军第一支特种兵部队……,每一次战斗,我都会先在地图上仔细推演,在脑海中努力全面把握战斗的场景,尽量把每一个章节都写得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人读后大呼痛快!
三是凸显了当时真实感人的中朝友谊。朝鲜战争最后取得的停战胜利,是中朝军队团结浴血战斗和两国人民无私援助支持的结果。基于这一认识,我在《战火青春》中用了相当重的笔墨,反映当时真实的中朝军队友谊和志愿军与朝鲜群众的鱼水深情。从入朝过程中一连长赵尊友不惜牺牲自己,在敌机轰炸中抢救朝鲜群众开始,到侦察营拯救韩军铁蹄下的下永里群众、安排伤员在中朝里养伤以及后来侦察营在此休整,到中朝军队的联欢比赛和深入敌后的几次紧密配合,都努力让读者感到真实感人。
四是自然环境描写尽量生动细腻。这也是我在写作中比较用心的一个方面。我始终相信,一部好的小说,不仅应该有吸引读者的故事情节,更应该有美好的自然环境描写,使之充满美的享受和文学的感染力。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几段文字:
1950年3月的一个早晨,莽莽苍苍的乌蒙群山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纷纷扬扬的大雪还在漫天飞舞,肆虐的北风更是将大地冻成了一个冰凌世界。虽然已是春天,但天地仍是一片彻寒,看不到一丝春天到来的气息,似乎春姑娘也特别害怕降临到这片土地上。(第一章《雪山伏击》)
正是盛夏的中午,山林里闷热异常,听不到其它鸟虫的声音,唯有单调而枯燥的蝉鸣,而且不止一只,声音嘶厉而尖锐,一波接着一波,一阵接着一阵,直吵得人心烦意乱。(第三十三章《围剿悍匪陈超》)
1950年8月25日黄昏,夕阳在深重的雾霭里虽然很难看见,但透过雾霭的丝丝缕缕阳光,却将黔西北壮美的群山点染得五彩斑斓。(第四十章《二次解放威宁赫章》)
一只通体漆黑的苍鹰在森林上空悠然地盘旋着、俯瞰着。这是多雨的贵州一个难得的晴朗日子,早上九点左右的太阳那璀璨的光线,透过森林高大的树枝和叶片,在晨风中斑驳摇曳地照射在林间道路上,应和着林间稀稀疏疏的鸟鸣声,点染出森林独有的层次和景深。(第四十六章《千里追缉匪首》)
这几段文字,均是《战火青春》中的一些章节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我在描写的时候,借鉴相机拍照的手法,从构图、特写、近景、大全景等多方面来展现,尽量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看画卷,激起他们美好的想象。
而且,我采取这样的自然环境描写,还有一种用意,那就是为本章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作铺垫。大家只要将以上几段文字和该章内容联系起来细看,就可以得知,我自认为是取得了一种相得益彰的效果。
五是特意写入了地方名特小吃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无论是叙永县雷家寨苗族同胞的进寨米酒,还是昭通城的油糕饵块和绿豆糕,还有贵州的牛肉干,四川的泸州老窖,我都有意识地将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特小吃和土特产品写入作品之中,让读者读起来更感亲切,也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
二、作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但是,这部小说毕竟是本人的处女作,所以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我自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人物刻画上还不够深入细致。如主要人物李铮、余淑媛等人描写得过于“高大全”,还有不少人物也雕琢得不够细致和深入,在人物的塑造上整体都显得过于粗糙,这也是每天忙着赶稿更新,来不及精雕细琢的客观情况所致;
二是过多地追求呈现战斗场景。战斗的场景安排得过多,背景性的社会场景又太少,不利于引入读者的代入和思考。且战斗场面的描写也过于简单,在战斗英雄形象的刻画上也多流于形式,在战斗的惨烈性和人性描写上还缺乏深入和深刻的思考和刻画。
三是人物情感描写还不够深入和真实。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要素。人物活不起来,小说就难以感动人。要把人物写活起来,描写好人物的情感和冲突又最为关键。《战火青春》本身反映的是一群青春年少的军人,描写出他们在战火中的爱与恨,自然应该是最重要的部分。
但综观整部小说,我虽然在“青春”二字上下了一些功夫,描写了李铮和许若云的爱情,以及许若云牺牲后李铮与余淑媛的爱情,还有李铁与朝鲜少女崔允秀之间朦胧的情感,以及郑得宝对雷英的暗恋,但都表现得很肤浅。正是因为对人物感情刻画上的思考不够深入,特别是在人物感情冲突上缺乏应有的大力刻画和描写,导致整部作品都不够鲜活。
俗话说得好,鞋子夹不夹脚,只有自己知道。正因为是第一次涉足网络文学,我也才有了以上的感慨和体会。自评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在此,我要再次衷心感谢一直在关注和支持我的朋友们和读者群!请大家相信,我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回报!